小数乘整数的教案优秀5篇

时间:
Monody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教案,教师能够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更加有的放矢,通过不断完善教案,教师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好文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数乘整数的教案优秀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数乘整数的教案优秀5篇

小数乘整数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它的计算方法。

2.通过运用迁移的方法学会新知识,培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本节课分四个环节进行。

课前谈话:同学们已学习了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这学期要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学习小数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等知识。今天,我们先学习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出示课题:小数乘以整数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指名板演。(用竖式计算)65×5=976×14=订正时,可让学生说说整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2.口答。(出示投影片)

(1)填空。5.6扩大()倍是56。9.76扩大()倍是976。

(2)去掉下面各数的小数点后,分别扩大多少倍?3.24.780.0370.06

(3)下面各数分别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后各是多少?485853450

3.填表,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出示投影片)

订正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先从左向右观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积也随着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再引导学生从右向左观察发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积也随着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最后归纳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积也随着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教师谈话:刚才我们复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及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这些知识都是为今天学习新知识做准备。下面我们运用这些知识一起研究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意图:让学生充分回忆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进行迁移做好准备。教师要注意让全体学生参与,动口、动手、动脑。

(二)运用迁移,学习新知

1.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出示例1:花布每米6.5元,买5米要用多少元?

读题后,请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并板书:

6.5+6.5+6.5+6.5+6.5

提问:这个加法算式中的加数有什么特点?这样的加法算式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几个加数相同,都是小数。求n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提问: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想一想它的意义是什么呢?

(6.5×5,表示5个6.5相加是多少,或6.5的`5倍是多少)

板书:6.5×5

教师:6.5×5是小数乘以整数,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是什么呢?

出示思考题,并组织学生讨论。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吗?(相同)

(2)它们有什么不同?(小数乘以整数中的几个相同加数是小数,而整数乘法中的几个相同加数仅限于整数)

(3)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是什么呢?

讨论后概括出: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练一练,说出下列各题的意义。0.9×463×68.4×15(4个0.9相加的和是多少?6个63相加的和是多少?15个8.4相加的和是多少?)

2.理解法则。

教师:我们学习了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下面继续研究它的计算方法。同学们可联系前面复习的知识,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出示思考题,组织学生讨论,并试做。

(1)怎样把6.5×5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

(2)把6.5×5转化为整数乘法后,积发生了什么变化?

(3)要想使积不变,应该怎么办?

讨论后,教师指名回答,并板书学生的思考过程。

答:买5米要用32.5元。

教学意图:让学生初步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在旧有知识的基础上运用迁移的方法,通过讨论、尝试,自己探索新知。

(三)反馈调节,归纳方法

1.反馈调节。

(1)完成“做一做”。(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14个9.76是多少?练习时,要注意行间巡视;订正时,根据学生的问题及时调节。

(2)计算。0.86×70.375×124(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订正时,要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2.归纳方法。观察并讨论:例题和练习题每题的积的小数位数与被乘数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积的小数位数和被乘数小数位数相同)

总结计算方法:小数乘以整数,先按整数乘法法则算出积,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总结后,组织看课本,让学生提问题。

教学意图:在练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算理,并通过学生观察、讨论,自己发现规律,总结计算方法。

(四)巩固练习,孕伏发展

1.说出下面各式的意义。0.8×43.5×719.6×12

2.下面各题的积有几位小数?看谁说得又对又快。4.3×80.72×63.726×80.54×7

3.根据282×12=3384,不用计算直接说出各式的积。28.2×12=2.82×12=0.282×12=

4.列出乘法算式,并计算。(全班动笔)(1)5个2.05是多少?(2)4.95的7倍是多少?

5.计算。0.45×1081.056×25(可分组进行)

订正:0.45×108=48.6,1.056×25=26.4,这两题的积的末尾是0,应先数好积的小数位数,点上小数点,再消去“0”。

6.小明看到远处打闪以后,经过4秒钟听到雷声,已知雷声在空气中每秒传播0.33千米,打闪的地方离小明多远?(从打闪起到看到闪电的时间略去不算)解题前,要向学生说明看见的闪电是光,光在空气中的速度是每秒传播30万千米,远远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因此从打闪起到看到闪电的时间可略去不记。订正:0.33×4=1.32(千米)

7.课堂小结。小结前,可先让学生提出问题,解疑后,再总结。

8.孕伏发展。

计算6.5×0.56.5×0.82

教师:你们知道这两个算式的意义吗?应该怎样计算呢?这是下节课要研究的内容。同学们如有兴趣,课后可以想一想。

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小数乘整数的教案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能正确地计算及描述小数乘整数的过程。

3.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教学准备】

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秋天到了,人们都在广场放风筝。有三个小同学也想去放风筝,他们想买一样的风筝(课件展示例题图)。大家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意图: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并为下面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整数提供条件。]

二、自主探索

(一)了解小数乘整数

1.说一说如果是你,想买哪种风筝?

学生自由回答。

2.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教师提出:××同学说想买3.5元一个的风筝,那么买这样的三个估计需要多少钱呢?学生思考并汇报。

师:你们能不能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计算。

指名汇报(可能想出几种不同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

方法1:连加。

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

方法3:竖式笔算35角×3=105角。

方法4:竖式笔算3.5元×3=10.5元。

[意图: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地进行估算、笔算,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计算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懂得估算也是检验笔算的一种方法。在探究计算方法时,教师为学生搭建了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平台,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又了解了新的解决方法──竖式笔算。]

3.小结引出课题。

师:刚才我们在解决买三个风筝一共用多少钱时,想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教师指板书),可以用小数加法解决,可以化成元角分来解决,还想到了把元角分转化成乘法竖式来计算,同学们可真棒。(二)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算理、算法

1.比较发现。

师:同学们看这个乘法算式,与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会发现,算式中有小数或小数乘整数。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小数乘整数。)

2.尝试解决。

教师出示0.72 × 5。

师:同学们看0.72不是钱数了,没有元角分这样的单位了,能不能计算出结果呢?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3)汇报演示。学生汇报的同时展示学生计算过程。可能有两种方法:加法和乘法。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认识到乘法比较简便。

教师板演乘法竖式计算过程。

(4)理解算理算法。

师:仔细观察乘法算式,谁能给大家解释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三点:怎样把乘数转化成整数;乘积如何处理;积末尾的0如何处理。更好地理解算理。)

(5)互动交流,总结概括。

师:同学们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想到了用转化的方法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计算。谁能举个例子和大家说说具体的方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呢?

学生举例子说明算理,并板书。

[意图: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知识潜能及合作能力,并自主获取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教师作为一名点拨者、合作者,在重点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举例说明计算方法,给不同的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实践应用

师:(出示主体图)我们通过解决买风筝的问题,认识并学会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我们看图中还有几种不同的风筝,如果买3个其他形状的,需要多少钱呢?能不能很快地算出来?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把风筝放飞(出课件)。

1.放飞第一个风筝。(点击第一个风筝)出示:

(1)算一算,比一比。

7 0.7 12 1.2

×4 × 4 × 5 × 5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学生计算后,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比较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2)想一想,做一做。

14.5× 63.07×8

学生独立笔算。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2.放飞第二个风筝。(点击第二个风筝)出示:

(1)看谁观察得最仔细,你发现了什么?

7.5 1.35

× 4 × 3

_____ _____

300 40.5

(2)解决问题:小红家距奶奶家2.8千米,她每天往返一次共是多少千米?

3.放飞第三个风筝。(点击第三个风筝)出示:试试你的智力。

用1到5五个数字及小数点,任意组成小数乘一位整数的算式,并算出来。(能写几道写几道)

[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既加强了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理解,又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四、总结

师:通过本课学习,你想对大家说点什么?

小数乘整数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依托现实情境,引导学生运用转化思想,沟通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理解小数乘正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2.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让学生能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整数,提高计算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

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渗透转化思想,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因数扩大一定倍数,积也会扩大相同倍数,为了使积不变2,就要将积缩小相同倍数。

教学关键:

正确应用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知识转化。

教学流程设计:

一、复习铺垫

1、0.09米=()厘米3.5元=()角

150千克=()吨 42米 =()千米

2、0.45扩大10倍是( )75缩小它的1/10是 ( )

扩大100倍是( ) 缩小到它的1/100倍是()

扩大1000倍是() 缩小它的1/1000倍是( )

3、0.725去掉小数点,比原来()倍

4、13×12=156

13×120= ( )

13×1200=( )你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小数与整数的互相转化是学习本课的主要思维方法,而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则是转化的主要依据。通过口答练习,为学生探究新知作好知识和思维上的准备)

二、自主探索

一、依托现实情境,初步感悟

1、出示例1情景图,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选择买3个3.5元的风筝要多少钱进行讨论

(估算大约要多少钱)

2、独立思考,汇报交流

可能会有下列方法:

方法1:连加 。

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

方法3:竖式笔算35角×3=105角。

方法4:竖式笔算3.5元×3=10.5元 。

着重请方法4的同学说说是怎么想的。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之??

4、小结并揭题:刚才我们在解决买风筝一共用多少钱时,想到了不同的方法。我们发现以元作单位的小数乘整数,可以化成以角或分做单位的整数乘法来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依托现实情境,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用不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然后通过对方法4的

着重讨论,在培养学生估算、计算能力的同时,感悟小数成整数还可以先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初步感悟算理和计算方法)

二、自主探究,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1、出示0.72×5

现在0.72不再表示钱数,没有了具体的单位,你还能计算出它的得数吗?

2、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小组交流

3、汇报演示。

板演计算过程,呈现思考过程

交流时:(1)估算,得数是否可能正确

(2)重点引导学生说清是怎样把乘数转化成整数的,乘积又是如何处理的,为什么可以这样转化?将思考过 程板演化。(通过交流和板演,在引导学生描述转化过程的同时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3)指出积末尾的0一般的处理方法。

4、反馈练习。

竖式计算14.5×8 3.06×5(注意末尾0的处理)

5、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探索, 获取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提高计算能力。)

三、巩固联系

1、对比练习:做一做1(比较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沟通两者联系,理解算理,提高计算能力)

2、明辩是非:(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计算习惯,正确处理积的小数点)

2. 41.3 50.2 5

×6× 3× 8

-------- -----------------

1 2 .4 4 0 .52 0 0

3、笔算。7.08×69.35×8

4、实际问题解决。奉化到宁波40.6千米,来回一趟多少千米?

四、课堂总结

五、趣味练习

根据45×19=855,直接说出下列算式得

45×190 =45×1.9=

4.5 ×19 =4.5×1.9=

0.45×19 = ( )×( )=0.855

(根据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前2-4题是对本课的巩固,后两题是拓展提升,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感受整数乘法与小数乘整数和小数乘小数是一脉相承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众向思维培养。)

板书设计小数乘整数

3.5×3=10.5 0.72×5

3.5 -- -3 50.72 扩大到它的100倍 7 2

× 3×3 × 5 × 5

10.5元 ----105角 3.60缩小到它的1/100360

课后反思 :

这节课是小数乗整数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小数乗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乗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的能力。为了能让学生轻松的掌握新知,我努力的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复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及整数乘法中由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为学生学习“小数乘整数”做好了铺垫,尤其是掌握了积的变化规律,为学习小数乗整数的算理有很大的帮助。

二、创设了一个“购买风筝”的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自然的引出了小数乗整数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探索新知。

三、在学习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如解决实际问题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思考交流解决的方法,在师生的交流学习中,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计算方法,从而得到许多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然后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

总之,这节课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思考交流的学习中,给不同的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小数乘整数的教案篇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在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中探索并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观察、探究、实践应用等活动中,体会小数除法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之间的联系,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活动理解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要对齐的算理。

教前准备:

预习单,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竖式计算

96÷3= 120÷5= 570÷6=

2、填一填

9.6里有()个十分之一。把96个十分之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个十分之一,也就是()。

2里有()个十分之一。把20个十分之一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个十分之一,也就是()。

二、探究算理,总结算法:

1、探究9.6÷3的算理与算法:

课件出示购买水果的'表格。

师:从表格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1)请你估计一下每种水果的单价是多少元?

学生回答。

(2)如果要想知道苹果的准确单价该如何计算?

(3)展示学生的预习单:

32角=3.2元

(4)当学生说到可以用竖式计算时,作如下引导:

对于除法,我们并不陌生,因为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除法,学会了用竖式求两个数的商的方法,想必,小数除法也可以用竖式来计算。由此看来,这位同学的建议非常好,希望同学们能根据过去的知识和学习经验尝试一下算法。

(5)展示学生的竖式计算,让学生进行说明。

(6)回顾竖式过程,教师在板书过程中相机提问:

a:先用哪一位去除,商几写在哪?

b:再把6移下来,表示什么?商几写在哪,表示什么?

c:小数点怎么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7)启示1:从最高位除起,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8)学生在课练本上将正确的计算过程书写一遍,巩固算法。

2、探究12÷5的算理和算法:

(1)刚刚我们估计了香蕉的单价大概是两元多一些,如何准确知道香蕉的单价呢?

(2)展示学生的学习单,由学生进行说明。

(3)回顾竖式过程,教师在板书过程中相机提问:

a:先用哪一位去除,商几写在哪?

b:余下的2不够除怎么办?2添0后是多少,表示什么?20个十分之一除以5商几,写在哪?

c:商的小数点怎么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4)启示2:从最高位除起,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还有余数,要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5)学生在课练本上将正确的计算过程书写一遍,巩固算法。

3、探究5.7÷6的算理与算法:

(1)刚刚我们估计了橘子的单价大概是一元不到,如何准确知道香蕉的单价呢?

(2)展示学生的学习单,由学生进行说明。

(3)回顾竖式过程,教师在板书过程中相机提问:

a:个位不够商1怎么办?

b:除到被除数的末尾还有余数怎么办?添0后表示什么?商几写在哪?

c:商的小数点怎么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4)启示3:从最高位除起,个位不够商1要写0。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还有余数,要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4、比较归纳,总结算法:

(1)将3题小数除法竖式放在同一页面上,让学生观察:

这三个竖式各有不同,但是在算法上却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你能说出几点吗?

(2)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师巡视倾听一组学生的交流情况,作点拨。

(3)集体交流并归纳,预设有如下几点:

①从被除数的最高位算起,整数部分不够商1,要写0补位;

②除到小数的末位还有余数时要添0继续除,除到没有余数为止。

③商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4)出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从同学们交流的一些共同点中找出一句最关键的,最能突出小数除法特点的算法。再次强调商和被除数的小数点要对齐。

(5)根据“单价×数量=总价”验算上面各题。

三、巩固练习,强化算法:

1、完成练一练:

4.2÷4= 15÷6= 0.2÷5= 3÷15=

(1)学生独立计算,师巡视知道,当场收集有错误的例子。

(2)师将收集的有错误的例子在投影在屏幕上,让学生观察分析,错在哪里,应该怎样改正。

2、完成练习十一第1—3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同学们都积极动脑,运用自己的知识探究出新的算法,使我们在学习中获得了成功。除法计算是比较难的,希望同学们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练习达到熟练的程度。

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的教案篇5

教材说明

学生在前几册教材中已经学习过了有关速度、时间、路程之间数量关系的应用题。但是以前学习的这种应用题,都是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从这部分教材开始,将要研究两个物体(两人、两车、两船等)的运动情况。这里以相遇问题为主,研究两个物体在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两个物体运动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有方向问题,出发地点问题,还有时间问题。学生要全部掌握这些是较困难的。本册教材的重点是教学两个物体相向运动的应用题。其中又以“相遇求路程”和“相遇求时间”两种为主。关于两物体相遇,求其中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的应用题,放在后面,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

学好两物体相向运动的相遇问题,关键是弄清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由于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经验较少,往往不易理解相向运动的变化特点。为此教材首先出现一个准备题,通过图示来说明什么叫做“相向而行”。接着通过列表分析了每经过1分、2分、3分后,两个人之间距离的变化,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相遇”。然后再通过例3、例4教学“相遇求路程”和“相遇求时间”的应用题。

在例3中,教材通过图示着重说明了小强和小丽两人走的路程的和就是他们两家之间的路程。但是解答方法可以不同。第一种解法是先求两人各自走多少米,再加起来。这种解法思路较清楚,学生容易理解。第二种解法稍难一些,但是有了准备题做基础,学生就能比较好理解为什么要先求每分钟两人所走的路程的和。这种解法不仅比第一种解法简便,而且是教学例4的基础。

在例4中,教学“相遇求时间”的应用题。这恰好是利用例3中的数量关系进行逆运算。教材没有再详细地进行分析,只是提出启发性问题,让学生想应该怎样解答。

在练习十四中,除了编排了相向运动的相遇问题以外,还有一些稍有变化的题目。例如:相背行驶、不同时出发、间接给出某一车的速度等,为的是扩展学生的经验,让学生更多地熟悉有关两个物体运动变化时的数量关系,同时也防止学生在解题时死套类型或公式。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以用3课时进行教学。完成练习十四中的习题。

2.教学例3之前,可以先复习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说明,以前我们都是研究一个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现在我们要研究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接着,出示第54页上面的准备题,通过画图或者让两个学生演示,相对走一走,说明什么叫做“同时出发”和“相向而行”。再结合图示或学生的演示,看每分两人距离的变化,让学生在图下面的表中填写数目。学生填完表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析表中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弄清两人在相对行走的过程中,经过1分、2分、3分后,每个人走过的米数和两人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最后再弄清什么叫做“相遇”,相遇时,两个人走过的路程和两家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3.通过例3教学相向运动求路程的应用题时,可以画出线段图来帮助学生弄清题意,使学生看到小强和小丽在相遇时两人走过的路程的和,就是他们两家之间的'距离。然后,可以提问:“怎样才能求出两人走过的路程的和呢?”可以先让学生试着列式计算,然后组织讨论。使学生明确,先分别求出两人各自走过的路程,也就是各自从家到学校的路程,再加起来就是两家之间的路程。教学完第一种解法后,可以让学生联系准备题中分析过的数量关系想一想,在这题中由于两人同时出发,那么每经过1分钟两人之间的路程有什么变化,到相遇时怎样?求两家之间的路程还可以怎样算?引导学生列出第二种算式计算。做完后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析和解答的。在这之后,还可以让学生比较一下两种解法,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从数量关系上看,第一种解法是用两人各自的速度乘时间,得出两人各自走的路程,然后再加起来;第二种解法是根据两人同时出发后相遇,时间相同,可以先算出两人每分钟一共走多少米,也就是“速度和”,再乘时间。从数学知识上看,两种解法的算式之间的联系正好符合乘法分配律。然后,通过例3下面“做一做”中的习题和练习十四中第1~3题,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4.通过例4教学相向运动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解答复习题。复习前面刚学过的两人相遇求路程的应用题。然后再把条件和问题改成例4,并画图表示出条件和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想,已知两地相距270米,又知道两人各自的速度,能不能求出相遇的时间?并且联系例3的第二种解法,启发学生想,“每经过1分钟两人之间的路程有什么变化?”“到相遇时两人共走了多少米?”“那么经过多少分钟两人可以走完这270米,可以怎样计算?”让学生试着列式解答。然后找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析解答的。在学生做完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习题以后,订正时也要找几个学生分析一下自己的解法。

小数乘整数的教案优秀5篇相关文章:

色彩教案优秀5篇

对十音乐教案优秀5篇

暑假安全教案优秀5篇

安全教案优秀5篇

《白鹅》优秀教案5篇

人教版《春》教案优秀5篇

科三数学教案模板优秀5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5篇

幼儿园安全教案优秀5篇

体育课说课教案优秀5篇

小数乘整数的教案优秀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0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