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脚教案通用6篇

时间:
Indulgence
分享
下载本文

为了确保教学的连贯性,教案应明确各环节之间的联系,教师在教案中应注重评价方式,确保学生学习效果可测,好文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有趣的脚教案通用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有趣的脚教案通用6篇

有趣的脚教案篇1

教材分析:

煎荷包蛋是幼儿比较熟悉的食物。多数幼儿见过爸爸、妈妈煎荷包蛋,对“滋滋滋”、“冒烟啦”等煎荷包蛋的场景并不陌生。中班幼儿喜欢随音乐敲打乐器,掌握几种简单节奏型和演奏方法。本次活动将生活场景与音乐结合起来,乐曲旋律简洁、节奏明快,富有感染力,为中班幼儿创编动作使用乐器等提供了较大的空间。活动开展过程中,引导幼儿在充分欣赏、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自由创编“煎荷包蛋”、“冒烟”等身体动作,自主选择打击乐器,尝试演奏乐曲,体验、表现煎荷包蛋的快乐心情。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打击乐器演乐曲,会自上而下连续摇铃鼓。

2.尝试使用不同的乐器表现“煎荷包蛋"和“冒烟”的节奏。

3.体验、表现煎荷包蛋的快乐心情。

活动准备:

1.请幼儿日常生活中观察爸爸、妈妈煎荷包蛋的过程。

2.教学图谱,铃鼓、响板、碰铃等乐器。

3.“幼儿学习材料”——《能干的我》,《幼儿素质发展课程.音乐》cd。

活动建议:

一、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生活经验,尝试模仿成人煎荷包蛋的动作。

提问:你吃过煎荷包蛋吗?煎荷包蛋是怎么做的?你能用动作模仿一下吗?小结:煎荷包蛋是用煎的方法做成的,在制作的过程中会冒烟。

二、请幼儿欣赏音乐,学习“xx丨xx丨”节奏型,鼓励幼儿用动作、声音形象地表现“煎蛋”、“冒烟”。

1.请幼儿完整欣赏音乐,熟悉乐曲旋律。

提问:歌曲里唱了什么?歌曲里是怎样煎蛋的?你想用什么动作来表现“煎蛋”、“冒烟”呢?

重点指导幼儿用动作表现“煎蛋”、“冒烟”,表扬有创意的幼儿。

2.师幼共同用较慢的速度哼唱乐曲,完整地用动作表现乐曲。

三、出示图谱,请幼儿自选打击乐器,根据图谱演奏乐曲。

1.引导幼儿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打击乐器,与同伴说一说、试一试,回忆打击乐器的使用方法和规则。

小结:要会看手势取、放乐器;要正确使用乐器,不演奏的时候保持安静;看图谱,自主协商,轮流演奏。

2.鼓励幼儿选择不同的乐器来表现“煎蛋”、“冒烟”的节奏。

指导幼儿自上而下地连续摇铃鼓,练习“xx丨xx丨”节奏型。

3.幼儿自主选择乐器,分段演奏乐曲。

要求:精力集中、节奏准确,不演奏的时候保持安静。

4.幼儿交换乐器,再次演奏乐曲。

要求:初步学会看指挥,能和同伴较好地配合演奏。活动延伸:

1.将打击乐活动延续到一日活动和家庭中,开展打击乐演奏会,引导幼儿继续演奏和表演。

2.请幼儿阅读《能干的我》第17页,自主选择乐器或用生活中能发出和音的物品当乐器,根据图谱演奏打击乐。

有趣的脚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不同形状的树叶进行拼图、组合,并能表现出物体的主要形象特征。

2、学习正确的粘贴方法。

3、促进幼儿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发展。

活动准备:

1、在平时散步时已认识多种不同形状的树叶。

2、各种不同形状的树叶、画纸、剪刀、浆糊。

活动过程:

1欣赏各种树叶,知道它们有大有小,形状不一,可以组成多种图形。

教师:“前几天呀,我们一起在幼儿园拣了好多小树叶,那你们来看一看这些叶子像什么呢?”(幼儿观察讨论)

教师小结:哎呀!我们小朋友的眼睛真亮!原来这些小树叶呀,它们状都是不一样的,有大的,有小的`,有长的,短的。

2出示范画。

1)诶!很神奇的!今天呀刘老师把这些小树叶来变一变魔术,你们想看吗?(想)

2)出示“金鱼”。

教师:“看!刘老师呀把小树叶放在一起变成了什么呀?(小金鱼)那我们来看看小金鱼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观察讨论)再来看看它的眼睛是什么形状的叶子变出来的?(圆圆的叶子)

那它的尾巴又是什么样子的叶子变出来的呢?(有点像花的叶子变出来的)

教师:“别着急,刘老师这里还有呢!(出示孔雀)看看这像什么呀?(幼儿欣赏)

3)小结:原来呀,每一片树叶和不同的树叶组合就会变出不同的图形。

3、绍树叶粘贴的方法。

教师:“那小朋友,你们也想来把这些小树叶变一变魔术吗?(想)

那你想变什么呢?轻轻地跟你边上的好朋友说一说。(幼儿讨论,教师可以问几个小朋友)

教师:“好,那么接下来呀,我们要把小树叶来变魔术了。你呀可以先请出小树叶,在你的画纸上摆一摆,拼一拼,如果没有你需要的形状怎么办呢?(幼儿:可以用剪刀剪)

对了,你可以用剪刀在树叶上剪出你需要的形状。

“我们在摆的时候要先想好它的位置,不要挤在一块儿,这样才好看!图形拼好后,再一片片地在树叶的背后均匀地抹上浆糊,贴在画纸上,再用手轻轻压一压。

4、幼儿进行树叶贴画。

教师先巡视一遍,然后再个别给予指导,重点帮助幼儿正确地构图布局。

先变好的小朋友可以用蜡笔来打扮一下你的图形。

5、幼儿作品欣赏。

请完成的小朋友把图画贴在黑板上,互相看一看,跟你的好朋友或者爸爸妈妈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幅?为什么喜欢它?

教师可以挑出几幅好的画稍作讲评。“这几幅画呀,构图较好,画面很满,添加的装饰不多,但是却很像。”

有趣的脚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探索使各种物体转动的方法,体验活动的乐趣。

2、感受转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关注转动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

1、幼儿第一次探索用的物品:纸杯、盘子、积木、光盘、陀螺、饮料瓶等。

2、幼儿第二次探索用的物品:有孔的积木、纽扣、光盘,绳子;牙签、牛奶吸管、不同形状中心用针戳洞的纸片;纸杯、筷子。

活动过程:

一、探索让各种物品转动起来。

教师出示教具,让幼儿来进行认识(光盘、塑料瓶、铅笔等)

(1)交代任务。

师:我们认识了这些物品,丁老师呀请小朋友来帮帮忙,怎么样使这些物品转动起来呢?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指导。

(3)交流与分享。

师:你用什么方法把什么转动起来了?

师:你们用转、搓、拧等方法使物品转动起来了,真了不起!

二、通过创造性地组合,探索让两种物品一起转动起来

(1)交代任务。

师:请你用一样物品帮助另一样物品使它转动起来。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指导。

(3)你是让它怎么转动起来的。(边讲解边演示)

(4)为什么会转动呢?(幼:小手在动等等)

(5)教师小结:转动是围着一个中心点(轴),使它转动起来的。

三、寻找幼儿园(教室)里的'转动物品

(1)教师:请小朋友来找一找教室有没有转动的东西,我们一起去找找吧!例如:电风扇、钟等等

(2)转动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

例如:钟(可以给我们看时间)电风扇(能给我们带来凉爽)等等

四、活动延伸

找一找,家里有没有会转动的东西呢?与爸爸妈妈分享。

有趣的脚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感知生活中事物大小变化的有趣现象。

2、引导幼儿在韵律活动中运用身体动作不表现大小的变化现象,体验活动的快乐。

3、培养幼儿关注身边各种变化的现象,以及初步的科学探究兴趣。

活动准备:

1、天线宝宝玩偶四个,大小标记图;电视机,自制录像(玉米制成爆米花的过程)

2、皮球、气球(瘪、充足气各一个),玉米、爆米花,米、饭,干豆子、浸胖的豆子。

活动过程:

1、以天线宝宝来和我们小二班的小朋友做游戏,引出变化的现象。

①师:“叮叮要和我们玩什么呢?”出示瘪气球和皮球。

并以变魔术的方式出示充气后的气球和皮球,边演唱歌曲边引出。

让幼儿说猜猜是怎么变大的?并示范吹气球。让幼儿了解球充气会膨胀变大。

②用身体动作来表现球由小到大的变化,并配以歌曲。

2、“迪西”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游戏?

①出示玉米,看这是什么?它能变成什么呀?让幼儿来猜猜看。

“看看,迪西会把玉米变成什么?”边唱歌曲边出示爆米花。让幼儿猜猜玉米是怎么变成爆米花的。再看录像。了解玉米加热后会膨胀变大,成爆米花。

②跟着演唱歌曲,并说说还有什么也会加热后变大?(如:米可以做成饭)米粒也变大了。

3、“啦啦“给我们带来了它的发现。豆子放了水中浸泡会怎样?

让孩子们说说,干豆子放入水中浸泡会变大的,还会发芽成为小豆芽。

同上以歌曲形式让幼儿来演示。

4、“小波”他和我们做游戏了。

①出示大、小标记让幼儿说说上面是什么。如: → ,是让幼儿用动作表示由小变大。想想什么东西会由小变大的,并唱唱。

反之 → ,是由大变小。如气球皮球漏气了会由大变小。

②幼儿游戏,边唱边用身体动作来表现,

5、结束,天线宝宝要回宝宝乐园了,我们和他们再见吧。

延伸活动:请小朋友在自己周围去找找,还有什么是由小变大的,等下次“天线宝宝”来我们班做游戏时,我们告诉他们。

有趣的脚教案篇5

活动目的:

1、启发幼儿用一次性纸餐具创造出多种不同的形象。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独立动手能力,使幼儿懂得什么是想象心理。

活动准备:

1、一次性碟、碗、杯若干。

2、辅助材料:水彩色、彩纸、小棍子、毛线、胶水、剪刀等。

3、泡沫制成的展览栏。

4、磁带:(祝你生日快乐)轻音乐

活动过程:

1、通过歌曲生日歌引入课题

师:小朋友知道这首歌曲是什么吗?

幼:生日歌。

师:什么时候唱这首歌曲?

幼:过生日。

师:过生日时小朋友吃什么?

幼:吃生日蛋糕。

师:吃生日蛋糕时还配备了什么?

幼:小碟子……

师:这些纸碟子扔掉很可惜,我们动手将这些纸碟子设计成不同的形象,当作装饰品好不好?幼:好!

2、出示贴在黑板上的纸碟子,让幼儿观察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把这些纸碟子制作成什么!怎样做!我们可以借助一些材料如:毛线、小木棍等。

3、教师引导幼儿自由讨论。

4、幼儿说出设计的思路与方案。

请一些幼儿把自己设计的名称及想象操作的过程说出来,鼓励幼儿说出和别人不一样的设计方案。

幼a:小猫,用彩纸剪除猫的耳朵,画上眼睛、嘴,用小木棍贴出胡子。

幼b:在碟子上写出数字,用纸剪出两个针,贴在中间就是时钟。

5、幼儿说教师动手操作示范。

教师选择其中一个幼儿的设计进行示范,采用幼儿说,教师动手操作,教师与幼儿共同完成。6、教师展示完成的作品。

(1)看到这些经过小朋友设计,老师制作的作品,小朋友想不想也动手也制作一幅作品呀?(幼:想)

(2)操作之前先活动一下我们的手指,让我们的小手变得更加灵活(做手指操)。

7、幼儿开始动手设计,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指导幼儿通过运用辅助材料把纸碟、设计成各种形象,看谁设计得又好又像,幼儿每设计完一幅作品,就把它送到展览栏里展览(音乐)。

8、出示两、三幅作品进行评价,组织幼儿参观、欣赏作品,互相向小朋友介绍自己作品的名称、做法。

9、结尾:这些一次性纸碟子属于白色垃圾,污染环境,经过我们小朋友的巧手,将这些白色的垃圾制作成了美丽的装饰品,老师这里还有一些一次性纸杯、纸碗,小朋友我们回到教室中想一想,还能设计成什么?制作好以后贴到学习园地中、教室里,美化我们的班级,好不好?

有趣的脚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知道没有了可以用"0"来表示,引起幼儿对生活中出现的"0"的兴趣和思考。

2、初步知道"0"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懂得0比1小。

教学准备:

6只篮子,依次放入数量为5、4、3、2、1的实物玩具,第6只篮子内不放玩具。电视机、录像带(有关"0"的录像,尺、温度计、门牌号、车牌、比分牌、球衣编号)。数字娃娃表演。每人一张泡沫板数字。磁带《找朋友》。

教学过程:

一、引出数字“0”

1、依次出示篮子里的玩具。提问:篮子里有什么?用数字几表示?(复习数字1-5)

2、第6只篮子内放有玩具,知道没有用数字"0"来表示。

3、感知"0"的形状。

4、让幼儿说说还有什么没有了也可以用"0"表示。

二、讨论

1、教师: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0"。

2、幼儿自由讲。老师放录像,帮助幼儿理解"0",在生活中的不同作用。

(1)东西没有了用"0"表示,"0"表示没有。

(2)湿度计上的"0"表示湿度0度,越往上温度越高,越往下的温度越低。

(3)车牌、门牌、电话号码、年历、球衣上的"0"表示一个数字。

(4)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5)球赛时比分牌上的"0"表示没有进球,0:0表示平局,1:0表示一方进了一个球。

3、总结。"0"的作用真大,不同的"0"表示不同的含义。

三、观看表演

1、复习0-10的排序。

2、知道"0"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

3、启发幼儿说出"0"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比其它数字大。

四、游戏"找朋友"

要求两个数字娃娃做好朋友,比比谁大谁小,大数字娃娃站着,小的数字娃娃蹲下。

有趣的脚教案通用6篇相关文章:

体育教案模板通用6篇

小学班会教案模板通用6篇

班会教案模板通用6篇

小学下册教案通用6篇

音乐三年级上册教案通用6篇

初二语文蝉教案通用6篇

消防安全教育教案通用6篇

快与慢音乐教案通用6篇

种萝卜的教案通用6篇

小班语言草教案通用6篇

有趣的脚教案通用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3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