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下教案参考5篇

时间:
loser
分享
下载本文

一份完善的教案能够确保教学进程的顺利进行,一份优质的教案必然是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更加有秩序的,好文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四年级下教案参考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下教案参考5篇

小学四年级下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生活优化问题的合作探究,感悟合理、快捷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感受统筹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尝试用统筹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逐渐养成科学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合理安排时间的过程,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难点: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

教法:启发法

学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干过家务活吗?谁能说说都做了那些家务?(学生发言)

周末小明也主动帮妈妈做家务,瞧,他做了些什么?(课件出示)

项目扫地擦桌子烧开水

时间8分钟2分钟10分钟

他把做家务的时间也记录下来了,你猜:小明完成这些家务一共需要几分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科学、合理安排时间方面的知识。(出示课题)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沏茶问题

谁沏过茶?请举手。你平时沏茶的时候都需要做哪些事?你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估一估,做这些事情你需要多长时

间?(指名说)

(2)看一看,淘气沏茶要做几件事情?(出示课件)从画面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如果淘气一件一件地完成,需要多长时间?但小明是个爱动脑的好孩子。他想什么呢?(出示课件),怎样才能尽快

地让客人喝上茶?”尽快”二字怎样理解?

聪明的小明就想跟大伙比比,看谁能设计出一个最佳的沏茶方案。出示课件。

小明也给咱们发来了一个温馨提示的信息:设计时应该考虑:1、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哪些事又可以同时做?2、可用

箭头“→”标出做事的先后顺序3、经你合理安排,计算出一共用了多少时间?节省了多少时间?下面,就以小组为单

位,合作探究,与小明比比吧。板书示范。

③互相交流,比比谁的设计方案即合理又省时。

(3)学生展示、解说设计方案,学生集体观察。

方案a: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沏茶1分钟

洗茶杯2分钟

找茶叶1分钟

1+1+8+1=11(分钟)

方案b: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沏茶1分钟

找茶叶1分钟

洗茶杯2分钟

1+1+8+1=11(分钟)

方案c: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找茶叶1分钟→洗茶杯2分钟→沏茶1分钟

1+1+8+1+2+1=14(分钟)

对这些方案,你认为哪种方案最合理,又省时间?为什么(同时)?学生说,师板书工序流程。出示课件,指导学生看

流程图。

此时,小淘气的方案也出来了。(出示课件),你能看懂他的沏茶方案吗?

请同学们再想想,在哪个时间内还可以做些什么事?(学生说)能节省多长时间?多做了几件事?(揭示:同时做的事

情越多就会越节省时间)

像小明写的这样图示,我们把它叫做“流程图”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2页的烙饼。小组汇报交流。

四、当堂训练

1、判断:这样安排时间合理吗?为什么?(课件出示)

a、小东边吃饭边看电视。

b、边打电话边骑车。

c、一边走路一边看书。

d、在马路上踢球。

五、畅谈收获,全课小结。

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来提高效率?

总结全课: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最后老师把伟大的文学家鲁迅的一句话送给大家,与大家共勉(课件):“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

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

六、作业

板书设计:

统筹安排时间

先后有序同时完成科学合理

最佳方案:洗水壶→接水→烧水→沏茶

同↓洗茶杯

时找茶叶

课后反思:

小学四年级下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三角形,掌握三角形的概念,理解三角形的含义;

2。从实例中感知三角形的稳定性以及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并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认识三角形的高,掌握三角形高的画法,能画出任意三角形的一条高。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含义,掌握三角形的概念。

难点:掌握三角形高的画法,能画出三角形的高。

教学准备

课件、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教具、三角尺。

主要教法选择:观察法、知识迁移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

请每位同学从你的抽屉里拿出两根小棒,试一试,你能摆出什么图形?

谁来说说自己摆出了什么图形?(指名说)

下面请每位同学再添上一根小棒,能摆成什么图形?(指名说)

用屏幕出示学生们可能摆出的图形,提问:你能说说自己摆的是什么图形吗?那么,在同学们摆出的图形中,那些是三角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角形的特性。(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三角形的定义及组成

⑴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三角形,你能说出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吗?(让学生充分发言)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其实在我们的校园中也有许多的三角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播放录像)

⑵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生活中的三角形,那么你能说说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等)

提问:那你能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吗?(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比较重要?(围成)为什么?(三角形是封闭图形)

那么这三条线段应该怎样去围呢?(每相邻的两条线段端点相连)

请学生互相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同桌互说,再指名说)

2、学习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⑴小组活动:请组长将本组的小棒分给组员,每人三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看谁摆得又对又快!

有学生发现自己的三根小棒摆不成三角形,这是怎么回事啊?

小组研究:为什么有的三根小棒摆不成三角形?

小组汇报,并总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⑵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屏幕出示例3的图,让我们帮助小明解决一个问题:小明每天上学从哪条路走最近?为什么?(中间的这条路最近,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

⑴游戏

让我们来轻松一下,做个游戏,比一比谁的力气大。

游戏规则:每人一个图形,拉动这个图形,只要使它的形状发生变化,就算赢。

请学生推荐两名力气比较大的学生(一男一女),出示教具,一个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先让女生选择一个图形,另外一个就是男生的。

请大家预测一下,男生和女生谁会赢?为什么?

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⑵三角形具有稳定性,那么,要想使这个平行四边形也能够固定住,该怎么办呢?(加上一根木条,形成两个三角形。)

正是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所以在生活中的运用也非常广泛。

⑶你瞧:这张桌子摇摇晃晃多危险啊!有什么办法加固它呢?

斜着钉两根木条,组成三角形。

4、学习三角形的高

⑴刚才我们知道了三角形有三个顶点,我们可以用大写字母来表示点,例如,我们可以给这三个点分别取名字为a、b、c,那么这个三角形就可以称为三角形abc,三角形的三条边就可以分别称为ab、ac、bc,下面想请同学上来指一指,每一个顶点分别对应哪条边。

⑵教师边示范边讲解: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提醒注意:高要画成虚线,而且要画上垂直符号。

想一想:一个三角形中能画出几条高?为什么?(有三条高,因为每个三角形有三个顶点)

⑶学生练习

请每位学生在课本86页,练习十四第一题,请你画出第一个三角形的高。

提醒注意:三角形的高要画成虚线,并且要画上垂直符号。

你能画出几条高?那么,另外两个三角形的高你会画吗?试一试,好吗?

(让学生互相检查,并说说怎么检查)

三、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进一步认识了三角形,我们知道了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具有稳定性,而且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我们还认识了三角形的高,并且学会了给三角形画高,不同的三角形所在位置不同,我们下一节课再继续研究。

小学四年级下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学会用书信体。

2、能按一定的顺序,从不同的角度介绍自己的家乡。

3、通过生动、细致描写,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自豪之感。

教学重点:

用书信体的格式,从不同角度介绍自己的家乡。

教学难点:

通过生动、细致描写,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自豪之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信封和纸)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信封和信纸)

2.今天的课我们不用簿,就用信纸和信封,怎么样?

二、读懂例文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例文,看看跟平常的例文有什么不同之处。

(1)指名说说。

(2)老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归纳书信的书写格式和第二人称的形式。

2.请同学们自由轻声地朗读或默读王磊同学写给李阳同学的这封信,想一想,王磊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自己的家乡?

3.如果你是李阳,读了好朋友的这封来信,你会有什么想法?为什么?文中的哪些描写深深吸引了你?

(1)交流。

(2)列出介绍的.提纲。

(3)学生分组汇报自己的想法。

三、说说家乡

1.同学们,你了解自己的家乡吗?我们的家乡也有许多独特的魅力,能说说吗?

(1)分小组交流搜集的有关家乡的资料。

(2)把各小组的资料进行整合,列出介绍提纲。

(3)分组具体介绍。

2.师生评议、补充。

3.学生在各小组内修改、完善提纲。

四、学生练写

1.学生练写草稿。

2.交流、评议、补充。

(1)小组互读互评互助。

(2)分组交流,师生共同提出修改意见。

3.学生修改、誊写,装进信封,写好地址。

板书设计:

请到我的家乡来

---给远方朋友的一封信

教学反思:

学习读书名言。

(1)自由读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指名朗读,正音。

(3)讨论:这两句话都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

(4)再读句子,体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练习背诵名言。

小学四年级下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12个生字,理解课文,复述课文。

2、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入手,以读体会课文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揣摩人物的神态心理,感悟“快乐王子”和“小燕子”的善良之心,体会快乐的真谛。

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揣摩人物的神态、心理。

重点:感悟快乐王子和小燕子的善良之心,体会珍贵的真谛。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句子)

设计理念:

1、《快乐王子》中,人世的悲苦、世态的炎凉,以及由此激发的悲悯仁爱之心,都是构成艺术之美的原料。“学法指导”是课堂上师生互动的主流,快乐王子和小燕子的态度也成了贯穿整节课的情感线索。

2、导读贯穿始终:这节课,我充分挖掘了读的四大功能:()程序功能——以读贯穿始终;(2)激趣功能——以读激发兴趣;(3)理解功能——以读充盈画面;(4)感悟功能——以读抒发情感。

3、对比教学:

(1)开课时,将两幅截然不同的快乐王子图予以对比。

(2)将小燕子的前后态度变化予以对比。

(3)将市长、议员们对难看的快乐王子雕像的看法和上帝的观点进行对比。引导学生体会“珍贵”的真谛。

4、注重语言积累。本节课,我多次创设情境,可能的调动存储在学生大脑里的语言,用情境激发语言,用语言丰富文本,很好地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扫清字词障碍,了解课文背景,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习课文1——4自然段)

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一、整体感知、对比激趣:

1、师:这篇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快乐王子帮助了哪些人?

相机板书:救助:

女裁缝、年轻人、小女孩……

2、出示第一幅快乐王子图。

(1)师:看,他就是快乐王子,请你来形容眼前的王子吧!

生:英俊潇洒、雍容华贵、气宇轩昂……(调动学生的语言积累。)

(2)师:课文对这位王子作了这样的描述:(投影出示第一段文字:他满身金片,有一对蓝宝石眼睛……)谁来读一读这段文字,把你眼中的王子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出示第二幅快乐王子图。

(1)师:是,这不是别人,这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快乐王子,请你再来形容此时的王子吧!

生回答:黯然神伤、落魄潦倒……(调动学生语言积累)

(2)师:书上同样对图中的王子作了描述:(投影出示课文第22段文字:人们这才发现快乐王子……像一个乞丐。)谁来读一读这段文字,让我们感受这样的王子。

3、师:同一个王子,前后变化如此之大,都是因为:

(学生)快乐王子把身上的东西全让小燕子拿去帮助穷苦的人渡过难关了。

师:此时此刻,就让我们再次走进王尔德的这篇童话,看看快乐王子是如何帮助穷人的。

4、师:(过渡)现在我们来看看王子救助女裁缝。

二、研读5——8自然段。

1、师:轻声读5——8自然段,思考:王子为什么要救助女裁缝,是怎么救的?最后结果如何?

(1)学生反馈。

(2)品读句子:“王子说……尽是针眼……只能给他喝凉水。”

创设情境,调动语言积累:

师:现在你就是快乐王子,你看到那位母亲憔悴的脸了吗?你看到她无助的眼睛了吗?现在请你把目光投向生病的孩子你看见他苍白的脸了吗你又看见他充满期待的眼神了吗?来把你们眼中看见的带到文字中,读出来吧!

(3)师

此情此景让王子面容忧愁,内心充满怜悯他决定救女裁缝,怎么救的呢?

生:让小燕子把他剑柄上的红宝石送给裁缝.小燕子不肯于是王子再三求它,因为裁缝的孩子实在渴得太厉害。

指名上台扮演王子老师扮演小燕子即兴表演理解词语:再三求

生:小燕子终于心软了它从王子剑柄上啄下红宝石衔到裁缝家……

(4)师:王子和小燕子救助了女裁缝和她的孩子,结果如何?

生:燕子跟王子讲起它做的事还说(指读) “奇怪天这么冷我却很暖和.”王子说:“那是因为你做了一件好事.”

(5)师:你能谈谈小燕子和王子此时的感受吗?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王子和小燕子的对话。

(6)师:读到这里,小燕子和王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王子_____乐于助人、心地善良小燕子____单纯可爱、心地善良)

(7)师:(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学习这件事的?

课件出示表格:1、为什么帮2、怎么帮3、帮的结果

师:(过渡)请大家用刚才的学法学习二三件事。同学们一半研读第二件事,另一半研读第三件事。

三、分别研读9——12、13——17自然段。

1、汇报研读情况。师:同学们真会学习,很快就掌握了学法,学习了王子救助年轻人和小女孩的事。

2、师:在这三次救助中,老师发现有三个句子值得我们研究一下。(课件出示三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生:王子求小燕子的态度从再三求到再三央求再到连声央求,一次比一次急切,一次比一次恳切。点击:再三求他、再三央求、连声央求(体会王子宁愿牺牲自己也要救助他人的决心)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生:因为第一次小燕子不肯,说他不喜欢小孩。

师:哦,是他自己的原因。

生:第二次是因为他不愿意看见王子瞎一只眼睛。

师:这一次他还是因为自己的原因而不愿去救助别人吗?

生:不是,因为不忍心让王子瞎一只眼睛,他自己是愿意救助年轻人的。所以王子再三央求。

师:你觉得此时小燕子是怎样的心情?王子呢?

生:燕子很为难,王子既感激燕子又决心救助年轻人。

师:请带着他们此时的心情读对话。

师:再看第三次的救助,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了:善良的小燕子不愿意王子瞎一只眼,当然更不愿看见自己的朋友变成瞎子,所以此时此刻,下定决心牺牲自己的王子只有——(指读:)连声央求燕子说:“你就照我的吩咐去做吧!”

师:(语气稍稍急促)王子连声央求燕子说:

生跟读:(语气稍稍急促)“你就照我的吩咐去做吧!”

师:(语气更加急促)王子连声央求燕子说:

生跟读:(语气更加急促)“你就照我的吩咐去做吧!”

(找出小燕子不肯、不肯、不能的原因,体会小燕子的为难和善良。同时,体会王子为了他人宁愿牺牲自己的决心。)

大屏幕出示练习:

快乐王子请小燕子(),救助了()。

快乐王子请小燕子(),救助了()。

快乐王子请小燕子(),救助了()。

四、揭示中心:

1、师述:快乐王子还请小燕子把身上所有的金片都救助了穷人,可怜的小燕子要永远和王子在一起,最后死在他的脚下,王子的心也裂成了两半,它变成了一尊灰暗难看的石像。市长命令人们把石像拆掉,上帝又是怎样评价他们的呢?

2、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读一读,体会:

师:上帝为什么会这样说?

生1:燕子虽然冻死了,但它是为了帮助王子实现自己的心愿死的。王子虽然变得破败不堪,心碎成了两半,但他是为了救助穷人而牺牲了自己的一切。在上帝眼里,他们都很美。

生2:他们都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心,真诚和善良是人间最珍贵的东西。(板书:“珍贵” )

三、拓展延伸。

1、此时此刻,你想对燕子或者王子说什么?请写下来。

小学四年级下教案篇5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富有创意的运用各种类型的材料,体验标志设计的美感。学习设计基础知识,培养设计的思维方式,在设计与探索中,捕捉创作灵感,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树立以创造意识为重点的设计观念。

2、指导学生运用各种瓶盖、纸、彩泥等材质,通过学生剪一剪、贴一贴、捏一捏,设计出各种带有学校象征意义的标志,学习和掌握美化自己和美化环境的能力,树立健康的审美观。

3、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讨论我们学校的特色,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学校的标志,反映学校的特色。

教学难点:如何避免将标志设计得太多、太复杂,引导学生既要正确传达信息,又要简练美观。

教学准备:

师:各种厚薄、软硬的纸、彩泥、剪刀、胶水、双面胶、羽毛、钮扣等材料。各类小学标志、建行、农行、中行标志。

生:要求学生每人收集一些各种形状、大小的瓶盖,小的装饰物,所需工具:胶水、剪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欣赏分析

1、揭示标志存在的意义。

出示三个银行的标志。

引导学生欣赏分析总结这三个标志的设计意图。

引入中国钱币文化的介绍。

2、总结标志设计的特征。

3、讨论特色

同样是银行,标志设计却又有共性又各具特色。今天设计班级标志,你们能设计出学校的特色吗?我们学校有什么特色?

创作设计:你设计的学校标志,可以用什么材料来构成?

注意标志形式的多样性,选择材料的多样性,

图案色彩的运用变化。

三、巡回指导

肯定学生好的有创意的造型,对有特别符合班级特色的创作给予及时的表扬,给有困难的学生予以帮助。

四、收拾整理

五、总结激励

教学后记:

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带来的7篇《四年级美术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秘。

小学四年级下教案参考5篇相关文章:

小学四年级作文二单元作文5篇

小学四年级美术工作计划5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工作计划5篇

小学四年级英语期末工作总结5篇

小学三四年级英语工作总结5篇

小学一年级下学期年级组工作计划5篇

小学四年级教学工作总结优秀5篇

小学语文四年级工作总结范文5篇

小学语文四年级工作总结优秀5篇

四年级蟋蟀的住宅教案6篇

小学四年级下教案参考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93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