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触动心灵的事迹如同一杯美酒,醇厚而令人回味无穷,为了提高事迹材料的传播效果,可以利用多种媒体形式,下面是好文汇小编为您分享的2024年好人好事事迹材料优质5篇,感谢您的参阅。
2024年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篇1
20xx年4月8号下午我校护理学院10助产班xx、xx如往常一般在桂湖边跑步锻炼身体,突然邹小叶发现有个妇女掉进了桂湖,两人便立即前往施救。由于两人势单力薄无法独立完成便大声呼救,随后来自我校09医本二班的黄其勇、李英葵也加入到了施救队伍里,大家通力合作救起了落水妇女后,将她及时送入我校附院进行抢救。
20xx年5月18日下午获救妇女委托家人向救她的我校学子送上锦旗以示感谢。
长期以来,我校涌现了许多像邹小叶、莫畅丽一样的学子,例如20xx年4月10日10公管吴侃在cr204教室捡到一个钱包、20xx年4月24日,12高护二班严春梅同学拾到一张饭卡、20xx年5月16日12药本覃小杜同学在校道拾到一张饭卡、均主动交给思政科老师,归还失主;20xx年5月25日晚,11药本于秋荣在校足球场拾到一部手机,交还失主,失主写来感谢信。他们做了好事不留姓名,不图回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履我校弘德善医的校训,呈现了当代学子的时代精神,醇厚的美德传统及我校学子医者仁心的精神风貌,传播了正能量。
2024年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篇2
李溢新,男,集美大学航海学院航海技术1212班学生,助。这位年仅21岁的青年大学生成为厦门迄今为止,唯一捐献造血干细胞又捐献淋巴细胞的志愿者。
第一次,挣脱恐惧去助人。李溢新从2012年大学入学之初,就加入了集美大学红十字会,坚持长期参与红会组织的各项志愿活动,三年多时间里多次参与义务献血活动。2013年5月,怀着对社会公益服务的热爱,他在《志愿者捐献同意书》上郑重的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正式成为一名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的捐献志愿者。9月,他接到厦门红十字会的电话,通知他与广州的一位血液病患者hla配型初步吻合,被问之是否愿意进行高配捐献。虽然长期参与红十字会的活动,但消息的意外降临,还是使他既兴奋又害怕,毕竟他对很多的医学问题仍报以疑问,但在短暂的犹豫和思考后,本着一颗向善的心,他还是给予了肯定的答案。初,他在福州市第一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了hla高度配型。一周之后,他再次接到厦门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告知其与该患者配型高度吻合。经过前一段时间的了解和医生咨询,溢新当初的疑惑和犹豫全然没有了,对高配的成功抱着一种期待的心理,因为这样的付出,将换回一个患者的新生。
5月,李溢新在红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带着学校老师的关心,前往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行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这一次,李溢新在病床上躺了整整4各多小时,采集到200毫升造血干细胞——这需要14000毫升的血液循环量,而李溢新周身血液只有4000毫升左右。也就是说,他体内的血液,顺着管子,流到离心机,再回到他身体,来回走了3.5趟。李溢新说,“在病床上的4个小时里,他看电视,看天花板,和陪护工作人员闲聊,那些恐惧和担心便慢慢被驱散了。”从开始到最后,他都坚信自己做的决定是完全正确的。
挣脱犹疑再上路。10月初,因患者病情反复,急需李溢新同学的淋巴细胞进行救治。市红会的工作人员便打电话给溢新求助,本以做好了被拒绝的准备。因为不少捐助过一次造血干细胞的人,都会止步于第二次的捐献,或是出于对身体的担忧,或是不想再经历血液离开身体的感受。
李溢新同学得知后,马上在网络上搜索相关信息,一些成功的案例,给他很多正面的力量。但同时,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他的面前。马上到来的12月份正是他备考最紧张的时候,作为集美大学航海学院大四的学生,他刚找到工作,即将被外派新加坡——为了能正式上油轮工作,他需要报考包括三副适任证书在内的船员资格证,12月就有7个测评,1月有3门科目考试。红会的工作人员本以为消息不会来的这么快,但仅第二天,李溢新就给出了肯定的答复:“再拖下去,就怕耽搁救助患者的最佳时机了。”这一次,他没有告诉父母,“第一次他们就没同意,这次不是怕他们反对,而是怕他们担心。”他就这么不声不响地完成了第二次捐献,他的辅导员和舍友甚至一开始都不知道,他又将去进行一次捐献。
12月,在市红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他再次到福州进行二次捐献,这次捐献也让李溢新成为了厦门第一例进行二次捐献的志愿者。
李溢新就是这么一个活生生的年轻人——他也有恐惧,也需要权衡自己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正因为他比其他人更坚定,两次都选择了向前一步选择捐献,才显得尤为真实、珍贵,令人动容。
2024年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篇3
美丽的江西之旅已经结束了,那里天蓝蓝的,偶尔有几只飞鸟飞过,看着成片成片的油菜花,我眼花缭乱,不过,我却永远也忘不了那三位叔叔……
周六早上,我们来到了俗称——油菜花海的江湾,“哇,真美”我不时赞叹道。妈妈轻轻歪过头来,低声告诉我:“快到了,那时会更多!”说完我就闭目养神,准备一下子看个够。一个急刹车,打破了这宁静,我头一歪,眼睛瞪的溜圆——堵车了,司机着急的直按“嘀嘀”可也不见效。
望着前方无头的车,心一下子从天上降到了地下,失落的坐在车位上,直叹气。人们有的在车里来回走动,有的讨论解决方案,有的哭丧着整张脸下了车,妈妈早就头痛,靠在椅子背上休息了。
突然,有个声音从我耳边飘过:“这么等也不是办法,要不然我下去指挥吧,为全车人出一份力。”听了这句话,坐在旁边的两位叔叔同时回答:“也让我们去吧。”说完,就“忽”的一下跳下了,快步跑到车流中。一位叔叔,左手太高,右手不断的'前后摆晃,这边通了又跑去另一边,这边好了,又去另一边,三位叔叔井然有序的.工作。“别去哪儿了,这不也有很多花吗,浪费时间有没有好心情。”一个乘客不耐烦的大喊道。“马上好了。”导游用力维持纪律“再等等!”
一位叔叔把右手高高举过头顶,左手平伸,不让车子过来,可是一个黑车突然加了进来,而结果却是一位叔叔的怒吼声:“你看,这都多少车了,哎,你有没有心眼呀,这还走得动吗?”说完用力瞪了司机一眼走开了。车里的人说:“车里太热了,下去休息一下吧。”我扶着妈妈小心地走下了车,过了20分钟,车终于动了,我小心拉着妈妈往车里走,却被妈妈用无力的声音说了一顿:“傻孩子,前面没头的车,我们上的去吗?”
我轻轻踮起脚尖,向“事发地点”望去,车还是那么多,丝毫未变,而三位叔叔挥汗如雨,在车之间来回走动,生怕落下每一辆车。“快点,上车吧!”一个声音喊道。我拉着妈妈大步流星的飞奔上去,一屁股坐下,车开了几千米,正以为这场闹剧完了时又“吱”的停住了,原来又被一个大巴卡住,三位“交通员”愣了一下,又飞奔到哪,“对,往后倒一点,左打一点,对!倒!停!”三位叔叔异口同声说。
终于,车开了起来,三个叔叔面带微笑,小心的走了上来,“太好了,动了!动了!”全车人一起高声欢呼着……
太好了,终于见到了“难得一见”的油菜花,一片又一片的油菜花好像在和我们热情的招手,站在花丛中,回忆起三位叔叔,心里一下子涌出了无限温暖!
2024年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篇4
李文顺男41岁,居住在阳明里5-3-503,本人患言语四级残,妻子外媳无业,孩子在学,在社区享受低保528元,本人是社区志愿者,多年来以维护和支持社区工作,无论是楼内还是邻里他都是居民的调解人,个性是下雪天气,他都很早带着工具和主任们一齐清理积雪,给居民的出行带来了方便。居委会每次号召募捐,他都用心献出爱心,捐出善款,截至目前共捐出人民币1000元左右。
今年7月12日本楼内涂鸦问题很严重,已经看不出墙面的本面目,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自我掏腰包花了60余元,买了一桶塑料浆把楼内墙壁粉刷的干干净净,楼内居民看到此状况后,十分感激,都纷纷表示必须向他学习,人人维护楼道卫生,争做和谐楼门。
2024年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篇5
这个世界上,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有很多遇上困难的人,是需要我们伸出手帮助的。但有些人会坐视不管,有些则会很热心地帮助。“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这是从小长辈们就告诉我的道理,我很喜欢,当别人对我一点点的好,我会很感动,可能许多帮助过你的人都不会留下名字,但在你的心里你会永远记得帮助过你的人。在四川宜宾市人民六组,74岁的何溫龄看到一个八旬老人突然摔倒,掉进人工湖中,他马上冲到湖边,在儿子、儿媳的帮助下,成功将老人扶起,整个过程只有21秒,网友热赞老人是“中国好大爷”事实上,除了中国好大爷,今年以来,网络上涌现了许许多多草根“中国好人”,他们尽管平凡而普遍,用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为社会注入了无限正能量。
我们并不缺少英雄,只要心中有爱,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我们都可以是雷锋。
老师,同学们,让我们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让我们平凡的人生孕育出雷锋般的崇高精神,只要有了崇高的精神我们才能铸就明天的辉煌,老师,同学们,让雷锋精神成为我们生活道路上的指路标吧!让雷锋精神长驻我们美丽的校园,让我们以后的生活中对待他人要像春天一样温暖,对待学习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困难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不文明行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我们要时刻学习雷锋,从我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乐于奉献,永远富余爱心,永远真诚善良,让雷锋精神存在于每时每刻,每处每地,让生活更加有意义。
2024年好人好事事迹材料优质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