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精彩的读后感,让人对书中的角色和故事有更深的体会,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心得体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下是好文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学史力行,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学史力行,心得体会篇1
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学好党的这门“历史课”,既是党员干部修身养德的“强效药”,也是新征程迸发新能量的“助力剂”。以史明心,思想为先,志在实处,勇开新局,共产党人的本领、作风将更加过硬。
时序更替,万象更新。党史学习犹如涓涓细流,拨尘散土见真灼。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而中国则被史学家誉为“世界上历史最完备之国家”。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从党史开局,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学习党史能帮助共产党员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能”在何处、马克思主义“行”在何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在何方。学好这门“历史课”、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把握时代发展大势,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经之路。
沧桑山河,凡思必得。党史学习好似同革命前辈对话,以史为鉴行正道。中国共产党从“红船”到“巨轮”、共产党员从“井冈山”到“延安”、中国革命精神从“长征”到“西柏坡”,初心未变始终如一。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雨而本色不改的秘诀,就是始终贯彻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和始终团结呕心沥血写忠诚的共产党员。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团结干实事、踏实干成事、努力干好事,是我们党源源不断的力量之源。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我们的红色基因不能变、优良传统不能丢、理想信念不能放。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党史学习犹如响应冲锋的号角,众志成城绘新篇。“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改革从来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共产党员永远在路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诸多机遇挑战,如何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显得尤为关键。学习党的历史,就是要继承老一辈革命家“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革命精神,发扬甘作人民“樵夫”的优良作风,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
不忘来时的路,才能行稳致远。中华新征程的巨轮已经起航,作为青年干部的我们,应积极响应党组织的号召,从学好这节历史课开始,正确认识党史、遵循科学规律、站稳政治立场、把握发展方向,努力实现“学史以明智,勤思方致远”的目标追求。
学史力行,心得体会篇2
学好党史“必修课”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一场深入灵魂的理论学习,更是一场融入血脉的精神洗礼。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回顾历史,不是从成功中寻求“心理慰藉”,更不是躺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党员干部要学好党史“必修课”,从中深刻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忆往思来,涵养绝对忠诚的意志品质。“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回溯党的光辉历史,从嘉兴南湖的一叶“红船”扬帆起航,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和民族的希望。党史蕴藏着共产党人“从哪里来”的红色密码,更立起“到哪里去”的精神坐标。学习党史,要深入细致了解党的发展历程,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认清“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铭记“第一身份”,恪守“第一职责”,涵养对党绝对忠诚的意志品质。要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微慎始慎终,淬炼“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政治判断力,历练“不须悟性三关语,自有澄心一炷香”的政治领悟力,锤炼“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政治执行力,不断跨越前进道路上新的“娄山关”“腊子口”。同时,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理论知识根植于火热实践中,让历史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继往开来,续庚知行合一的实干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百年征程波澜壮阔,党团结和带领人民闯过激流险滩、越过惊涛骇浪、战胜艰难险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无论是为了革命事业振臂高呼“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还是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的焦裕禄,或是将青春和生命绽放在脱贫一线的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一代代共产党人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崭新篇章。“学党史,知方向。”学之愈深,知之愈明。学习党的历史,才能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员干部要树立大历史观,心怀“国之大者”,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切实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决心、信心、恒心。
鉴往知来,厚植念兹在兹的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翻开历史的书卷,无论是“农村包围城市”“枪杆子里出政权”等革命历史经验教训,还是“给群众留半条被子”的女红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等英雄人物感人事迹,都生动地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一切为了人民”写在纸上、放在心上,更落实到行动上。正是因为紧紧依靠群众、不断根植群众,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夺取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胜利。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学习党史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人民”中心词,深刻把握关键时间节点、重大历史事件、重要思想理论,了解党史史实、把准党史脉络,将初心融入血脉、把使命扛在肩头,求真务实、开拓进取,艰苦奋斗、执政为民。要自觉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虚心拜群众为师、躬身向群众学习、积极汲取群众智慧,把人民群众作为实践工作的源头活水。
学史力行,心得体会篇3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金川区法院宁远堡法庭三级法官
瞿晓萍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于2021年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关于召开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连日来,我通过集中学习和个人学习等方式认真学习全会公报,豪情满怀,精神振奋。现围绕工作实际,就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铸牢忠诚之魂,做到“两个维护”
“两个确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最大的政治成果、最重要的历史经验和最确凿的历史结论。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必须强化“核心”意识,把握党百年奋斗的伟大成就、伟大意义和伟大经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忠诚核心、维护核心、跟随核心体现到岗位职责上、日常工作里、言行举止中,要牢记初心使命,强化担当作为,努力为法治政府平安金川建设作贡献。
二、提高政治站位,确保学习成效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必须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认真学习《决议》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十九届六中全会核心要义,深刻领会党百年奋斗的初心使命,深刻领会以史为鉴、开辟未来的重要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上来。作为法院干警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做到学史力行,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党性修养。认真做好自己的审判、执行等各项工作。
三、恪守岗位职责,不负伟大时代
法院干警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守护者、建设者和捍卫者,肩负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神圣职责使命,当前,正值岁末,各项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我将把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与做好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对照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抓落实,把任务目标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装在心上,落实到具体的审判执行工作中。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学史力行,心得体会篇4
学党史·悟思想·开新局
从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一堂堂丰富多彩的专题党课,一场场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一次次纾困解难的工作实践……学史以明志,鉴往而知来。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中级人民法院加强组织领导,拧紧责任链条,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努力实现学到位、做到位、融到位,让广大党员干警不断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精神力量,努力以学习成效推动新时代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
学到位:以学促做
市中级人民法院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第一时间组织召开全市法院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传达学习中央、省委、市委和上级法院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工作会议精神,严格按照上级部署要求和指导意见扎实谋划推进,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开展。
该院精准把握党史学习内容,紧紧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四项目标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加强顶层设计,迅速研究制订贯彻落实措施,确保党史学习教育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该院成立了院党组书记、院长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精干力量组成4个工作专班,层层压实责任、明确任务分工。
该院党组书记主动扛起第一责任,带头领学促学、过好组织生活、开展调研实践活动。班子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坚持学在先、走在前,以实际行动做好示范。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好跟踪指导,确保学习教育、组织生活等各项活动不走过场,形成了上下联动抓学习教育的良好局面。结合实际制订党史学习计划,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细化任务,强化措施,做到按表推进、环环相扣、无缝衔接。
在具体学习中,突出重点,以“主题党日”活动为依托,充分利用“学习强国”app等新媒体平台,迅速掀起学习热潮,确保入脑入心。领导班子带头学习研讨,轮流领读《中国共产党简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等规定篇目,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各党支部在党员自学的基础上,开展集体学习和研讨交流,引导党员干警静下心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同时,通过现场参观、线上教育、专题党课、领学培训等,丰富党史学习形式,激发党员学习热情。
为检验学习成效,该院利用线上、线下平台开展党史教育知识测试6次,营造了“比学”“竞学”的浓厚氛围。此外,该院还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号、微博、官方网站等新媒体平台作用,开辟党史学习专栏,系统讲述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阐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的核心要求,并在院机关张贴党员干警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心得体会,引导党员干警在学思践悟中领会新思想。
做到位:学史力行
抓好党史学习教育,不仅要在思想上受洗礼,更要在行动上见真章。市中级人民法院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法院各项工作质效的提升有机结合起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服务大局,推动法院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聚焦执法办案主责主业,精准对接群众司法需求,出台《关于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企业解难题”(“双为”)活动实施方案》,努力解决群众、企业的急难愁盼问题。
该院认真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先后部署开展了“‘双为’活动——法官在行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6·26”国际禁毒日、防范非法集资、“扫黄打非”等系列法治宣传活动。全市法院700余名干警走上街头、走进社区和企业开展法律宣讲、法律咨询活动,发放普法资料3万余份,现场解答群众和企业法律咨询2000余人次。积极开展法院“公众开放日”和“邀请群众旁听庭审”活动,选取群众和企业关心关注的典型案例,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界群众等2435人次走进法院旁听案件审理190次,实现了“一堂庭审便是一堂法治课”的效果。
融到位:为民服务
市中级人民法院切实从党史中汲取司法为民的精神力量,将学习效果落脚在“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上,落脚在“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企业解难题”上。
践行为民宗旨,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坚持把为民办实事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重要抓手,着力提高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满意度,围绕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办实事6483件。
成立市中级人民法院诉调对接中心,加快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网上立案、网上阅卷、跨域立案、12368热线“一号通办”等现代化诉讼服务。
畅通信访渠道,常态化落实院领导接访制度,在该院立案大庭公示院领导接访值班表。截至目前,该院领导接待来访群众188人次,化解矛盾纠纷380余起,提高了信访接待质量和效率,促进了信访工作有序进行,得到了信访群众的认可。
同时,该院持续开展执行攻坚活动,不断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举行全市两级法院执行案款集中发放活动,以涉民生、涉中小微企业案件为重点,优先兑付执行款;加大对失信被执行人的打击和震慑力度,切实维护申请执行人合法权益。2021年以来,全市法院共执结案件9643件,执行到位金额11.1亿元。
优化营商环境“助民企”。通过建立“企业联络群”、在重点企业设立14名服务专员、选派11名企业首席服务官入驻22家包联企业等方式,详细了解法院在服务企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足和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依法妥善处理,切实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助力乡村振兴“惠民生”。充分发挥基层人民法庭职能作用,积极推行巡回审判,发挥“前沿哨所”作用,将多元解纷机制建在最基层,在群众家门口解决矛盾纠纷,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实现“微纠纷”就地化解。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市中级人民法院干警不断从党史中汲取司法为民的精神力量。市中级人民法院党史学习教育成绩亮眼——
该院执行局通过执行和解方式化解的郑州某食品公司侵犯漯河某龙头公司商标权案件,既维护了漯河某龙头公司的合法权益,又保障了被执行人作为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权。双方当事人到该院赠送锦旗表示感谢。
该院司法技术部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对鉴定事项、鉴定人、鉴定意见进行严格审查,对鉴定机构加强监督,协助法官做好调解和审判工作,促进司法公正,实现案结事了。在2021年5月省高院发布的9起全省法院司法技术典型案例中,漯河法院系统两起典型案例入选。
-end-
来源:漯河日报
学史力行,心得体会篇5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干警深入了解党的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系统掌握党的创新理论,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成功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宝贵经验,我们通过主题征文的形式,抒发全市法院干警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情感认识和心得体会。
党课篇
艰苦奋斗 继往开来
天宁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 曹宏俊
同志们,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回首党的百年征程,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艰苦奋斗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是我们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传家宝”,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今天,我跟大家分享三个建党初期和长征路上的故事,带领大家感受我们党一百年来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第一个故事叫《一根灯芯的光芒》。1927年毛泽东引兵井冈山后,为了厉行节约,向全军宣布了一个关于使用油灯的规定:团、营、连部晚上办公时用一盏灯,可点三根灯芯。连部留一盏灯带班、查哨用,只准点一根灯芯。这天夜里,因为下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天气显得格外寒冷。警卫员担心毛泽东受冻着凉,设法搞到了一个火笼,想送给毛泽东御寒。谁知毛泽东却拒绝他:“小鬼啊,你看我身上都披着线毯了,不会冷的。你把火笼送给感冒了的同志吧。”见警卫员站着不动,毛泽东只好接过火笼,自己来到了前委秘书们的住处,将火笼送了过去。见毛泽东下楼去了,警卫员只好磨蹭着往回走。看到毛泽东房间实在太暗了,就情不自禁地往油灯里多拨了一根灯芯。毛泽东回到房间后,见灯变得亮多了,皱了一下眉,然后把添加的一根灯芯拨开。寒夜里的毛泽东,披着一床薄毯,点着一根灯芯,继续在昏暗的油灯下奋笔疾书。这灯芯照亮了八角楼的每一个夜晚,照亮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国革命的前程。
第二个故事的主人公是陈独秀的长子陈延年,在党内有“小列宁”之称。“4·12”反革命政变后,在极为严重的白色恐怖笼罩下的上海,陈延年坚持斗争,并试图与赵世炎一起恢复和重建党的组织。1927年6月26日,陈延年遭国民党军警逮捕。敌人为了得到上海中共党组织的秘密,对陈延年用尽酷刑,将他折磨得体无完肤。但陈延年严守党的机密,毫不妥协。1927年7月4日夜,国民党反动军警将陈延年押赴刑场。面对敌人带着鲜血的屠刀,这位革命者毫不畏惧,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陈延年淡定自若地说道:“革命者光明磊落,视死如归,只有站着死,决不跪下。”陈延年一生都在追求真理,坚守革命信仰,且义无反顾、至死不渝。
第三个故事来自电视剧《理想照耀中国》,叫《雪国的篝火》,说的是红军长征期间翻越雪山时,有一个炊事班的九名炊事员全部牺牲,长眠于雪山草地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编剧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突出描写。在第一个战友牺牲后,指战员只有情绪上的停滞,却没有行动上的缓慢,他一边悲怆地看着战友,一边高声“继续前进!”第二个战友牺牲了,大家集体对着尸体敬个礼,继续前进。故事里的最后一个班长死了,他死于饥寒。为了生篝火,他把衣服里的棉花掏出来全烧了,最后一件棉袄变成了单衣。没有人说话,大家从他的尸体旁走过去,只远远地瞥了一眼,然后继续翻越雪山。这一集最重要的地方不在战士的牺牲,而在牺牲后活下来的人反应。过雪山是没时间给你呼号的,环境艰苦,缺衣少粮,阴风怒号,你每在这里多停留一分钟都是在浪费。浪费的不只是你自己的生命,还有同志的,还有组织的,还有革命的。这一百年里,每个人都无法走完全程,每个人只走一小段路,停下来了就把接力棒交给后来人,前赴后继,永不停歇。只要我们能一直走下去,永久奋斗,继续前进,那所有人都是隽永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起家的。”今天我们生活条件改善了、工作环境更好了,但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始终做到发奋图强、勇于担当、不懈奋斗,践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艰苦奋斗当以信念为“墨”,深耕理想“底色”。“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的政治灵魂,也是安身立命之根本。党员干部若缺乏理想信念,就会成为无舵之舟、无衔之马。共产党员自入党之日起就以许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誓言,为实现这一远大理想,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奋力拼搏,才换得今天的成就,他们无不是将初心融进灵魂,把使命扛在肩上,坚定理想信念,熔铸理想之魂,把最美芳华奉献在祖国广阔的大地上。党员干部要以榜样为“航向”,点亮理想“明灯”,立下鸿鹄志,勇当奋斗者,握好人生的“方向盘”,在艰苦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艰苦奋斗当以作风为“尺”,织紧纪律“准绳”。无论是物质匮乏的年代,还是生活优渥的现在,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这个优良传统丢不得。生活作风攸关事业成败和党政形象,“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历史的警钟始终在提醒着我们,要厉行勤俭节约,力戒奢侈浪费。在我们食堂,浪费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大家要逐渐养成“光盘”好习惯,培养勤俭节约良好美德,让按需就餐、文明就餐在我们食堂蔚然成风。党员干部更要坚决恪守纪律、作风的“红线”,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绷紧艰苦奋斗这根弦,将克勤克俭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做到“三省吾身”,锤炼党性修养,争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
艰苦奋斗当以实干为“笔”,书写最美“画卷”。“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事业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谈”出来的辉煌。担当实干是践行初心使命的最生动诠释,也是成就人生价值的最动人告白。如若仅停留在喊口号上,于己不利自身成长,于国贻误发展机遇。当下,少数干警存在“佛系”心态,干事劲头不足、安于现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缺乏担当精神。幸福是干出来的,更是拼出来的。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还有更多的高峰等待着我们去攀登,还有更多的深海等着我们去跨越,只有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苦干、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我们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创造新的“人间奇迹”。
余光中在《欢呼哈雷》中写道:“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但我的国家,依然是五岳向上,一切江河依然是滚滚向东,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向着热腾腾的太阳,跟你一样。”我们已然接过了历史的“接力棒”,沿着前辈的足迹,迎难而上、艰苦奋斗,就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呼唤的那样,“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才能够说:“我的生命和全部的经历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编辑:沈于蓝
审核:王利冬
审定:陈志强
学史力行,心得体会5篇相关文章:
★ 标兵心得体会5篇
★ 反思心得体会5篇
★ 耕耘心得体会5篇
★ 福利心得体会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