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心得体会8篇

时间:
Monody
分享
下载本文

会写具有深度的心得体会说明你有很好地提升自己的思想,优质的心得体会一定是会结合自己的收获和真实感受来写的,以下是好文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老区心得体会8篇,供大家参考。

老区心得体会8篇

老区心得体会篇1

湘西北边陲的群山中有座小县城叫桑植县。1935年11月,为突破国民党大军的围剿,红二、红六军团告别湘鄂川黔根据地,从这里出发踏上了战略转移的伟大征途。当年红二、红六军团长征出发时的队伍中,桑植籍的红军战士就有4000多人。如今,这片长征出发地的人民群众抱着永远思念红军亲人、铭记长征精神的信念,踏上追求幸福生活的新征程。

在桑植县刘家坪白族乡,一种圆形的“坨坨饺子”是白族乡亲们“舌尖上的乡愁”。白族姑娘刘娟告诉我们,这种饺子其实有一个动人的来历。

桑植县刘家坪白族乡长征村村民 刘娟:以前自己的亲人去打仗的时候,家家户户给他们包饺子,(因为)比较匆忙,饺子就包得一坨坨的,乡亲们就自称这个饺子为“定心丸”,(吃了饺子)就不用担心自己家的家事,就安心地去打仗。

离刘娟的饺子店不到一里路,就是中国工农红军团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碑所在地。__年11月19日,红二军团在这里举行誓师大会,踏上了穿越武陵山、突围转移的艰辛路途。这片山区沟深林密,曾是保护革命有生力量的屏障,但后来却成为阻碍老区经济发展的壁垒。

这几年,一支支对口帮扶工作队来到这儿,让一个个云雾缭绕的村庄通了路,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眼下,半山腰的箬竹基地已是清香满园,包粽子用的粽叶就是这种植物的叶片。

桑植县瑞塔铺镇芦溪村党支部书记 黄建平:你看一下,这就是新发出来的`新芽,今年发的,长了这么多,(品种)改良了以后,你看,(叶片)这么柔软。

桑植县有一万多座山头,分布野生粽叶26万亩。过去几年,粽叶采摘、加工、销售已带动当地6万多人就业。

一边摘叶忙,一边加工忙。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从“山尖尖”上搬下来的284户人家住进崭新的小楼房,政府引导、企业帮扶的粽叶加工扶贫车间就开到了楼下。

桑植县瑞塔铺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居民 张生妹:快要到端午节,好多都要买叶子包粽子,就是很忙的时候。现在这个生活没有说的,很满意的。下楼就上班,一下班就上楼回家,小孩子上学也很近。

一车车冷链运输的粽叶运向全国各地,一拨拨远道而来的客人来到桑植旅游、研学。刘家坪白族乡长征街变成进村旅游的必经地,刘娟的饺子店现在一天能卖300多碗“坨坨饺子”,她希望来的游客越来越多,一起传唱送别红军长征时留下的民歌。

老区心得体会篇2

走进革命老区,重温峥嵘岁月。追寻红色足迹,感受时代新貌。在这个五一假期,我们继续走进老区看新貌。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陕西。

陕甘宁革命老区大部分处于黄土高原上,生态环境脆弱,曾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而透过画面,也让我们感受到黄土高原地区实现了由“黄”到“绿”的蜕变。

“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十三五”期间陕西退耕还林还草285万亩,全省累计营造林3694.5万亩,森林覆盖率增加到45%以上。以陕北革命老区为核心的黄土高原成为全国增绿幅度最大的区域之一。我们跟随记者的脚步,一起去“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高西沟村去看一看。

高西沟村,地处黄河支流无定河流域,面积4平方公里,有40座山、21条沟,曾经被称为“褶皱里的烂杆村”。水土流失严重,村民们连吃饱饭都成了大问题,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高西沟村征山治水、植树造林,经过三代人六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现在的高西沟村林草覆盖率超过70%,真正做到了泥不下山、水不出沟,成为小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的典范。

20_年,高西沟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8851元,高出全县平均值近6000元,村民的幸福感、黄土地上的新变化让我明白,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老区心得体会篇3

4月24日上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新闻频道推出特别节目《走进老区看新貌·湖南篇》,以《红色热土谱壮歌 三湘大地闯新路》为题,生动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革命老区,在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乡村振兴和加快区域发展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报道引发我省老区基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热议,大家表示,在革命战争年代,英雄的三湘儿女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而又气壮山河的革命斗争;新时代,老区人民要延续红色血脉,传承革命精神,努力拼搏,奋勇前行,推动革命老区取得更大发展,为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新湖南贡献更多力量。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矮寨镇排兄村,晨曦微露,翻耕灌溉后的稻田如一面面镜子,云朵倒映在水面,满是诗情画意。丰收的白云贡米、金秋梨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这是央视《走进老区看新貌》中展现的革命老区湘西的一个镜头。

从央视上看到村里的报道,排兄村党支部书记杨卫忠激动地说,排兄村紧靠5a级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景区,地理优势明显。近年来,村里通过精准引入市场主体,大力发展乡村游,村民收入稳步提升,日子越过越舒坦。

“央视的报道,让我们很自豪,因为贫困,我们曾远走他乡打工。如今,30亩炎陵黄桃林,不仅结束了我们漂泊的日子,还让我们的生活变成小康。”炎陵县下村乡坳头村村民肖贵平自豪地说,好日子来之不易,要懂得珍惜。

“在央视的报道中,醴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乡村变美,产业兴旺,令人感到十分骄傲和自豪。”醴陵市枫林镇宣传专干蔡思源说,近年来,枫林镇隆兴坳村以红色文化为核心,将耿飚故居打造为党性教育培训基地、红色旅游研学基地,并利用村民闲置房源,建设民宿集群。“隆兴坳村未来发展潜力更大。”

“早知道要上电视,就得好好打扮一番。”在央视报道中看到自己,刘菊绒激动之余,流露出“后悔”的神情。她说,现在不比以前,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好,“我要和城里的女人一样过得光彩亮丽。”俏皮话刚落,便引来一阵笑声。

刘菊绒是桑植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桑瑞家园的搬迁户。__年来,作为安置点粽叶扶贫车间的首批工人,她不仅实现了“楼上住新家、楼下把活干”的梦想,每年还能拿到四五万元的工资。

“以前的村道是泥巴路,坑洼不平,如今,村道全部硬化,路边种上树木、花草,到处都是风景。”常德市鼎城区草坪镇枫林口村党总支书记刘慧介绍,作为文甲起义策源地,近年来,该村发挥红色资源优势,提升文旅、农旅融合质量,老区旧貌换新颜,村容村貌。

老区心得体会篇4

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大批共产党人在这片热土上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如今,新时代的湖南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奋力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

湖南湘西属于湘鄂渝黔革命老区,十八洞村地处湘西的大山深处。眼下,村里的油菜、桃花进入盛花期,村民正忙着给养殖的蜜蜂分箱。

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村民 龙先兰:通过养蜂一年也有几十万元的收入,以前真的不敢想。

从昔日的贫困苗乡如今发展成为小康村寨,十八洞村的发展也正是湖南革命老区的生动写照。

十年来,湖南累计争取、安排中央及省预算内资金67.5亿元,支持老区近2000个项目发展,从基础设施到民生改善,老区面貌焕然一新。贫困户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所有县市区30分钟内上高速,建制村百分之百通客车。去年底刚开通的张吉怀高铁结束了湘西不通高铁的历史。

湖南麻阳市民 付文华表示,因为在家乡做冰糖橙产业,可以在家门口就坐火车(高铁)到达全国各地了。

聚焦高质量发展,湖南的革命老区努力向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目标发力。在湘赣边革命老区的浏阳市,一座35平方公里的现代工业新城拔地而起,形成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制造为主导的产业格局,聚集了1700多家企业,__年实现总产值1280亿元,同比增长12.5%。

湖南浏阳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 管委会主任 喻辉:智能制造龙头企业集聚效应明显,推动着产业链不断向中高端发展。我们将进一步推动智能技术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制造产业的深度应用和转化,激活发展动能。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去年,湖南革命老区gdp达11138亿元,是__年的2倍多,占全省比重24%。

老区心得体会篇5

去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赋予浙江重要示范改革任务。先行先试、作出示范,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省域范例。

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是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中之重。浙江省在去年7月出台《关于新时代支持浙西南等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进一步改善,居民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到2035年,革命老区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高水平现代化。

大屏幕上有两个账本,左侧的这个老账本,记载的是70多年前50多户农民自发捐献物资给浙南游击纵队的情况,上面有草鞋、肉、笋干,合计肉有十斤半等等。能看出来,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老百姓们是有力出力,支援党的革命队伍。

在大屏幕右侧,是一位村会计记了几十年的新账本,里面记载了景宁澄照乡三石村的每一笔收支,这些收支的背后都是中国共产党不忘老区人民,带领人民从贫穷走向共同富裕的故事。

走进老区看新貌,来到丽水景宁的三石村。在村委会的档案室里,整齐地摆放着这些年村里各类账目。雷岳舜说,1974年他开始担任三石村会计时,村集体账上的余额只有206.86元。

雷岳舜回忆说,那时候生活苦,村干部也是想了很多办法,做过不少尝试,种过杨梅、板栗,办过生猪养殖。2005年,浙江正在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借助山地资源,村委决定将茶叶作为村里的主导产业。十年来,三石村的茶叶种植面积从1000多亩增加到了5000多亩。

在这一本本老账本里,我们可以清晰看到这些年村里一步步探索茶产业的轨迹。2009年,村委将茶山出租给企业,引进先进的种植模式。此后,村里又把茶叶品种换成高附加值的白玉仙茶。2010年,村里又投资100多万元,在家门口建起茶青交易市场,筑巢引凤。

到了2021年,村集体账户余额近600万元,其中,村民福利支出合计超过50万元。

如今的三石村,开设了农家书屋、健身房,建起了休闲广场,村民们的幸福生活越过越红火。

老区心得体会篇6

_指出,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是从哪里走来的,永远都要从革命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党的_大以来,_多次深入革命老区考察调研,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老区人民牢记_嘱托,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奋进力量,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一个个革命老区旧貌换新颜,产业兴旺、生态优美、人民幸福的新时代画卷在红色沃土上徐徐展开。系列报道《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4月16日推出《走进老区看新貌》,我们首先走进充满红色记忆的江西。当地干部群众传承红色基因,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不断实现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新跨越。

神山村地处井冈山腹地,眼下,这里的千亩杜鹃花花开正艳,数百亩高山茶园也进入采摘旺季。然而,这个风景秀美的山村,多年前还是一派贫困荒芜。

当时的神山村,是江西不少革命老区贫困的缩影。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为代表的革命老区,覆盖了江西50多个县市的2200多万人口。这片土地上,铸就了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但基础设施不完备、产业基础薄弱等“穷根”,却严重制约着当地发展。

党的_大以来,_两次赴江西考察,从巍巍井冈山到滔滔于都河,老区群众始终是_心中的牵挂,他深情地说,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党中央想的就是千方百计让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

十年来,中央和江西省累计为革命老区安排各类资金9000多亿元,选派中央单位和国家机关干部对口支援江西的苏区县,通过部际联席会议协调重大事项110多个。江西省还成立工作专班,不断加大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的帮扶力度。_年,革命圣地井冈山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神山村也过上了幸福小康生活。

昔日星火燎原地,如今旧貌换新颜。

十年来,老区基础设施建设焕然一新。累计改造农村危旧房屋105万户,解决农村安全饮水1300多万人,新改建电力线路12.6万公里、农村公路6.3万公里。昌赣、赣深高铁建成通车,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全面进入高铁时代。在红色故都瑞金,瑞金机场主体工程预计年底完工,明年试飞通航。

优化产业布局,扩大高水平开放,老区高质量发展不断迈出坚实步伐。作为“一带一路”建设重要节点,赣州国际陆港现已开通5条铁海联运班列线路,覆盖中亚五国及欧洲二十多个国家。

_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省级产业集群达56个,营业收入超1.6万亿元。以有色金属、电子信息、家居制造等为代表的千亿产业加速崛起。

_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gdp占江西全省比重为28.6%,比_年提高15.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4500亿元,是_年的2.47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年均增长水平。

老区心得体会篇7

与黄土高原相比,陕南的川陕革命老区地处秦巴山区。曾经,那里的人们守着绿水青山却长期过着穷日子,秦巴山区也曾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

眼前,这个正在用手机拍视频的女孩叫沈小燕。清明前后,是她家一年最忙的时候,母亲采茶、父亲制茶、沈小燕负责网上卖茶,全家一天能收入五百多元。

蒋家坪村的茶虽好,但10年前因交通等条件限制发展受挫,也一度成为当地的深度贫困村。

脱贫攻坚政策实施以来,当地从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改善、茶园产业发展三个方面入手解决蒋家坪村贫困落后的局面,逐步解决了搬迁群众的就业和产业发展问题。与此同时,村里实施的“党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的发展模式,也让沈小燕一家靠着自家的茶园脱贫了。

沈小燕一家现在租住在山上的一处老房子里。在原来5亩茶园的基础上,又新栽了5亩茶。沈小燕也决定留在村子帮父母一起种茶、制茶、卖茶。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我们蒋家坪村考察,他说道,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我们蒋家坪人对这句话有特殊的理解。山还是那座山,我们守住了绿水青山,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发展茶叶产业,让更多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老区心得体会篇8

4月1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特别节目《走进老区看新貌江西篇》播出,节目生动讲述了井冈山、瑞金等革命老区以及我县高岚乡盆溪村的小康故事。与此同时,高岚乡党员干部群众也集中收听收看了这一盛况,共同倾听故事中的英雄赞歌,一睹红色沃土的今朝巨变。

近一个小时的直播节目,以“红土地上竞风流、江西风景将更好”为主题,多角度、全方位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在赓续红色血脉,推进绿色发展等多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描绘出一幅新时代“老区不老、风景正好”的恢宏画卷。

高岚乡盆溪村村民钟传平看完直播说,觉得江西变化真的是日新月异。拿盆溪村来说,这几年搞了城乡供水一体化,通了自来水,村民告别了“靠天喝水”的年代。又发展了香辣酱、水产品养殖、养牛等产业,村民在家门口务工也能有不错的收入。村里还修建了四合院式颐养之家,老人们能够颐养天年。现在路也宽了,环境也美了,村民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多频互动、制作精良,节目不仅采用了外景vcr、现场连线等多种形式,还在叙述语态上运用了拟人化等手法进行创新表达。一个个鲜活的场景,一场场生动的讲述,一串串翔实的数据,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革命老区传承红色基因,赣鄱大地展现时代风采。江西是一个充满红色记忆的革命老区,看完直播,让我直观的感受到江西这些年的飞速变化。现在的江西紧跟时代步伐,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有效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绘制出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新画卷。

老区心得体会8篇相关文章:

博后心得体会8篇

“青年大学习”心得体会8篇

实践周心得体会400字8篇

社会实践活动军训心得体会8篇

719事件心得体会8篇

学生官心得体会8篇

好家长心得体会300字8篇

以书为戒的心得体会8篇

谈读书的心得体会优质8篇

读书心得体会400字8篇

老区心得体会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25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