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作文的写作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才行,经过多年来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一定都掌握了写作文的技巧,下面是好文汇小编为您分享的描写屈原的作文7篇,感谢您的参阅。
描写屈原的作文篇1
“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在我眼中,屈原是一位风度翩翩地诗人,又是一位激情澎湃的英雄。那晚,伴随着对屈原的好奇,我踏入他的世界……
透过朦朦胧胧的雾,显现出一片薄烟笼罩下的村庄。不远处,满山绿叶与点滴小花夹杂,在薄雾中时隐时现。微风吹拂,吹动柳条微微摇摆,轻柔地划过脸庞。忽然,我望见不远处的汩罗江的河堤上,有一袭白影。等我走近看时,是一位身材消瘦的老人。身袭一件白袍,虽浓眉大眼却又微微蹙眉,眼睛目视前方,充满忧虑之情。微风吹动他的长发,在空中任意飘浮。我走上前,却发现他在吟诵着什么,见我走来,微一点头,脸上虽然友好地笑,却挥不去那一抹淡淡地、隐不去的忧伤。
“你在吟诵什么?”我打破了沉寂。
“路漫漫其修远矣,吾得上下而求索。”白袍人曰。我惊呆了,眼前这位满怀忧虑的白袍人,竟是爱国诗人屈原!
“不愧是屈原,如此风度翩翩,但阁下仿佛有心事,面色不悦啊!”
“矣!国家出现奸贼,朝庭一片混乱,这个朝代马上将要灭亡!”屈原满怀激情地对你说。两眼含泪,双手紧握,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我一点儿忙也帮不上,难道只能眼睁睁看着乱贼称天?我只能用死来证明我对和平的赤心!”
我吃了一惊,不解:“为什么你非得死呢?你可先找地方一避,等风头过去,或重整朝庭,或隐居山林,那样也比死好呀!”
屈原听完此话,长叹一声:“我已失去民心爱戴,全是那奸臣靳尚所赐,照此下去,楚国必亡不可。我又何必去让自己亲眼所见!我的忠心已无人能知,人人认我为叛国之徒,到处遭人唾骂。只有死,才能让人们看透我赤忠之心,才能盲目乐观洗去冤名,我的灵魂才能是为和平而活!国家已无力整顿,我何必不以死称忠?”
见他长叹,我也不出言语,汩罗江边,他双手抱拳:“多谢友人同我谈心,如今我将要行此一程,望来生再见!”我清楚地知道下一步将要发生什么,但我没有阻止,望着滚滚长江淹没那一袭白袍,我的眼中泌出一滴泪……
我看见,屈原跃下的那一丝微笑……
描写屈原的作文篇2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本名屈平,字原,是楚国的贵族,曾担任过三闾大夫,不过在上官大夫、郑袖、张仪等人的陷害下,一步步远离楚王,当郢都被攻破时,他选择了抱石投江自尽以殉国,大家被他的这种精神感动,后来有了纪念他的节日,端午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的这句话对我影响很深。人生道路很长,不管怎么样我都要去探求自己的路。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高中,大学,我都一步步走过来了,以后的路该怎么走,我依然不会迷路。我怀着一颗不畏前路艰辛的心,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我有什么可畏惧的呢?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句话也让我看到了百姓的疾苦。我的爷爷奶奶都是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真的是把命运交给老天。收成好不好,全看老天爷的脸色。民生确实是很艰难,一年忙到头,也仅仅只够温饱而已。我爸妈从04年出去打工,至今已经十五年了,每年过年回家一次,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也为了我和我姐的学费、生活费而劳累奔波,十分辛苦,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我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做好自己该做的,以后接下父母的重担,让他们安享晚年。如果可以,力所能及的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
在屈原的诗词中,我还体会到了一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的情操。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虽然我不大可能达到这种精神境界,但我可以要求自己向上向善,与人友好相处,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品德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立身之基,一个人可以品德不那么高尚,但绝不能道德败坏,为所欲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一个人,修身养性,养成一个人应有的基本的品德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的。
还有,屈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他倾尽自己的所有,为国付出,虽然众人远离他,虽然楚王放逐他,他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就像陆游所说的那样,位卑未敢忘忧国,这种爱国情怀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每个人都有一个偶像,我的偶像就是屈原,他品德高尚,才识过人,热爱祖国,是吾辈楷模,我们要向他学习。
描写屈原的作文篇3
站在汩罗江旁,忽然看到从路延伸出去,在极远的地方,一轮如血的夕阳挂在路的尽头,落日余辉仍在,只是他终究是落幕了。
他是谁?他是久醉待醒的梦,是不染世俗的诗,亦是一只没有舵楫的孤舟——屈原。
他曾是三闾大夫的政治家,他年少有为,以天下为已任,拥有着一颗忧国忧民的心。他曾许下“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定誓言,也曾唱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为艰”如此动人的歌词。怎奈世俗工巧,周容为度,君王的不信任,世人的抛弃使他越走越远。他“上下求索”终究没能敌过“路漫漫其修远”。
他亦是手拿清酒的诗人,即使处境这样艰难,他仍坚守着“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他执着着诗人的自尊,即使身处游泥中也能如白莲般自饮一花一世界的孤独。即使人生几度秋凉,世事一场大梦,他也绝不与小人同流合污。但他最后换来的只是江山易主的悲歌。
敢问世间还有何人,能做到屈原般执着着自己的梦与诗?
即使那杜甫拥有着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却活不过屈原的萧洒,即使那李白拥有着一生的放荡不羁,却做不到屈原的为民之心。唯有他,敢愿在这修罗战场中杀出一条血路,也唯有他,能在这在狂风暴雨中护住一把火种。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屈原满怀愁思。站在汩罗江旁,最后一次遥望这人世间的太阳。他随着那巨石慢慢的沉入江底,屈原想用自己的血肉唤醒这浑浊而疯狂的世界,冰冷彻骨的不是那江水而是这世界。即使是这浩荡的汩罗江也冲不尽这世上的污秽,吹不散朝庭的腐败。他虽没能唤醒当时的世界,却唤醒了后来中华五千多年来无数的英雄豪杰,唤醒了这世界无数沉睡的英魂。
传说中有这样一种鸟“一生只为一歌,曲终而命绝”。而屈原留给这世界的不只是一曲《离骚》,还有那震天动地的屈原精神。
我想着如血的夕阳如何映红水面,映红他深思的双眸和风霜的面旁。他从远方来,又到远方去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从此野马疆驰,放荡此生。
“不是渐行渐远,而是有一天终要重逢,你的名字清楚班的留在世纪的史记里”。
描写屈原的作文篇4
一生悲欢离合,醉生梦死,不知从何时开始,又会在何时结束。
伫立在江边,望大江东去,我闭目思索:这滚滚波涛带来了些什么?又带去了些什么?这变化无常的人生,要怎样去抉择?
我回眸望去,望汨罗江畔,屈子面容虽饱经风霜,却盖不住那一身傲骨,一身高风亮节的气概。我劝导你:“何必呢,看开点吧,这世上人都醉了,多你一个又何妨?不过是共饮那一壶陈酒罢了。”
你却长叹:“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其实我知道你都明白,你人在江边,心却依旧向着郢都,你选择离开,却又不甘心如此!
你憎恨朝堂的“污垢”与“勾结”,远离于此,可你毕生之梦只能在那儿实现。在矛盾中,你最终还是选择了怀石赴水,一别红尘,这是你的选择。
易水急流,和着悲歌,带着匕首,你渐行渐远,此行,永不再返。
“不要啊!燕国大势已去,秦并天下势不可挡,你无须自行了断!”我大叫。
我的呼喊让你回过头来,你微微一笑,这笑如此熟悉,就像在秦王殿前,你对武阳的笑,就像在倚柱箕踞之时,你对秦王的笑,这是你的选择。
乌江岸边,你傲然而立。听了楚歌,别了虞姬,你站在那儿,迟迟不肯过江。汉军又至,你只身持剑,杀了敌人后,又杀了自己。刺目的血凝在我的眼前,形成一片猩红。我并不明白,霸王,你说你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但你选择了成就霸业,选择了焚尽阿房宫,却为何要放弃东山再起的机会,放弃自己呢?长眠于地下的你真的不悔吗?你是否在九泉之下含笑呢?这是你的选择,而留下的,只有那一片殷红和百思不得其解的我。
江水滔滔,我睁开眼,向东望去,我看到了屈原紧锁的眉,荆轲回眸的笑,项羽殷红的血,在交错的叠影中,渐渐,我仿佛明白了什么,这一个个忘不了的梦,必承载着那难以忘怀的抉择,而我们,就在这抉择中慢慢长大。
江水依旧,梦境继续,而我的心智却在这一个个抉择中变得成熟了。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一定有这些忘不了选择,这些选择也许让你后悔万分,也或许让你庆幸不已,而我们的成长就是在这一个个选择之中积累出来的。在选择中变得成熟,在一个个选择之中你就渐渐长大了。
描写屈原的作文篇5
“兰若生春夏,芊尉何青春。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你就是那株秀色绝伦而孤高寂寞的香兰吗?虽然秋风袅袅,岁华摇落,而你幽独空林,芳意仍存。
你就是那举世混浊而独清,众人皆醉而独醒的屈原吗?滚滚汩罗,浩浩汤汤,流淌了多少个潮起潮落,花开花谢,但那一澄澈的碧水之上,却永远地托起着一颗圣洁不朽的灵魂。
“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你有才而不能逢时,这该是你悲剧所在。作为一个政治家你明于治乱,志高行廉,你提倡“美政”,哀民生之多艰。作为一代文人,你娴于辞令,胸有大才。“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然而,顷襄王毕竟是顷襄王,历史上的他永远被定格为宠奸信佞的亡国君主,终究不会如唐尧圣主,因禹舜的品行才干,得以禅位,而你,举贤授能,修明法度,却成了落魄逐臣。
世人劝你随其流而扬其波,餔其糟而啜其醨,你怎么能够!你艳羡“兰芷悠悠而独芳”,你心之所善,九死不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你一往无前的决心。然而,恰恰是这决心驱动下的直言相谏成为你放逐的“罪魁”。自古忠良遭佞馋,你屈原又怎能例外?上官大夫的狭窄之心,子兰、靳尚的奸恶嘴脸又怎是你屈原应付得了的?“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意何成!”是你坎坷人生的真实写照。
屈原啊,你恨怀王听之不聪,谗陷蔽明,你更厌恶背绳墨而追曲的世俗,方正不容,忧愁、忧思谁人懂,屈心抑志情难诉。“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你绝望了,在报国无门的悲怆中激荡着追求理想的热情,在生不逢时的孤愤中蓄聚着突破现实的力量,在博大历史情怀中蕴含先驱的寂寞。这一切的一切,都化作了你那不朽的亮丽诗篇。一部《离骚》,寄寓着你远大的政治理想和不屈的斗争意志,诉说光辉峻洁之人格。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也之滋垢”,你不愿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终于,你将自己满腔的忧愤寄于那滚滚的汩罗,把自己托付给那一河碧水,质本洁来还洁去。屈原啊,只有你如此纯洁着这个世界的不洁,透明着这个世界的不明,你懂得:立着死亡是高大的生存,跪着自下而上是低矮的死亡。
帕斯卡尔有个著名的比喻:“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纤细无助的芦苇在凄清的夜风中瑟瑟飘摇,却又那么执着地独自吟唱,多么像一个深沉的思者,子然独立中对世界幽幽地吹一支洞箫。或许在他的周遭没有一个倾听者,就像芦苇面对的只是一片无声的水面,但他仍然在不断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因为他坚信,真正的思想犹如天籁,会在无垠的时空隧道中永远穿行。
屈原啊,你就是风中那摇曳着的一株香兰,香飘永远……
描写屈原的作文篇6
错的不是你,而是整个世界。
投江,在当代来看,称之为愚昧也不足为过,正如旁观者不理解自杀者,世俗也不理解屈原。我想,只有一个人过于执着于某样东西时,才会演变为轻生。而屈原执着的便是他的理想与自尊,这成就了后人对屈原的赞赏,也造就了他投身于汩罗江滚滚波涛的悲壮。
可是执着却能在生命中开出艳丽的花朵。
我认为,所谓伟大,就是在看透事物本质后仍能不放弃心中所想,他,早已看清世俗工巧,周容为度,尽管被楚国和世人抛弃,他仍发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悲叹,仍展示出“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决心,纵使遭世人排挤,他仍关心民生,希冀国家,这不只是一种宽容,更是一种伟大。
幽兰,本就不该生长在草莽中。“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谗人当道,君王昏庸,或许,朝廷本不该是他应去的地方,当一个满怀希冀与抱负的诗人,看到官场上的污浊,将会有一种怎样的失望。于是,他选择了幽兰自香,他认为,只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便可等来君王的贤明,等来国家的壮大,可是,清风吹不散朝廷的腐败,香换不来贤明的君王。“路漫漫其修远兮”,尽管诗人“上下而求索”,却终究抵不过浑浊的世俗,拦不住亡国的结局。
“世人皆醉我独醒”,纵然他可以秉持幽兰无人自香的气度,但苦乐无人与,毕竟凄凉,在亡国之际,这混乱的世界已装不下他的信仰,理想已经冲出世界,要这身躯,又有何用?
他死了,肉体流逝于水中,精神却升于九天,与日月齐光;灵魂融入风里,与天地比寿。
描写屈原的作文篇7
尚记两千年前,贾公过长沙,自慨命运之不济,悒郁思索,而做斯赋,纪念屈原。竟有同命相似之感叹,其悲叹人才之不为用,而忠言不被纳之意,盖与君之所行谬矣。命吾于考场之上,端午佳节,重做斯赋,以吊先生之灵。
呜呼,君虽为楚王之同姓,其血缘之亲.可谓近矣,君累世为官,与楚王之忠心,可谓昭然也,然竟为世人所不易,被君王黜免,终于郁郁而沉于汩罗矣。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有日月齐辉之才,一旦被疏,不复被用,虽心系楚国,胸怀天下,岂不枉然。(易当为容字之误)。
余叹其感情之无用焉,君临天下,当以理为重,奈何信奸谗之语,而疏远信臣忠义之士也,怀王不用汝击,终招患祸,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吾惟惜其不以事理相推,而竟以感情之草草行事也。
故天下之成就大事者,莫不恪守理,而自制于情也,人情莫不好悦己者,而恶直言者也,故庄宗虽有天下而终自谬(戳)于伶人之手,其沉溺于私情使然也。夫奸谗当道,以美se诱之,丝竹乐之,财物乱之,使其远正直而近谗邪,虽已似日之昏昏,而不自知,至于祸已至矣,乃有悔色,岂不晚哉?
人情有远近.而缘有亲疏,而公理无远近,正道无偏邪,君于九天之上,可忆及昔日否,子兰之流,力劝怀王之秦求和,终使怀王之魂留他乡,子兰岂不为楚王之亲近哉,有骨肉之亲,却不能远谋,有远谋之臣,未有骨肉之亲,情理相较,于情于理,竞何如哉,怀王屈理从情,终至斯地,虽有天地为其悲惜,然流(留)笑柄子青史矣。
君沉汩罗,去今两干余载矣,夫两千余载之中,屈理而从情者,不可尽数,今日光华闪耀大地,然此事仍无有断绝之时,余作此文,毕汝可知,展汝之盛德,示汝之才华,以警戒世人,使其屈情从理,如此,则官不贪,如此,则民不奸,如此则百姓直田享用不尽矣。
怀王于冥冥之中,定当后悔不迭,特以为情乃理之末,而理为情之始也,理从情而家不立,则国不治,则天下难平,情从理,则行路之人,可为骨肉之亲,邂逅之人,可助成大事,岂不如此哉?
描写屈原的作文7篇相关文章:
★ 植物描写作文5篇
★ 描写雪子作文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