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写好心得体会,需要对所学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和思考,心得体会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使文章更具深度和独特性,下面是好文汇小编为您分享的故事读书心得5篇,感谢您的参阅。
故事读书心得篇1
三毛说:“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走这么一遭。”生活就是如此,不管酸甜苦辣,都是要过,与其浑浑噩噩,食不知味,不如体悟百味,或者,苦中作乐……何况,你不尝尝,又怎知其中之味?
讲真,三毛的书我只看过《撒哈拉的故事》,而且还是前段时间看完的。说来既尴尬又惭愧!看完此书,发现散文才是最能触动我内心的一种文体。当然,这本书深深吸引我的地方,是三毛在撒哈拉沙漠的所见所闻所感。
书中大体讲述的是三毛跟河西在西属撒哈拉沙漠的生活。沙漠中的“中国饭店”,独具风情,很受河西、河西的老板跟老板娘及朋友们的青睐!后来讲的是三毛跟河西在当地结婚过程中的各种起伏坎坷。婚礼虽然没有大操大办,但他们依旧浪漫到令人羡慕,也证明了他们都是彼此对的人。再后来,讲的是三毛悬壶济世,目睹娃娃新娘出嫁,与河西荒山历险劫难,观浴,见证撒哈拉威男人对爱的执着寻求,吐槽芳邻的`有借无还,与河西“素人捕鱼”,经历从不相信的诅咒,风风火火地考驾照,白手成家,用相机或镜子“收魂”,遇到同时心怀仇恨和爱的沙漠军曹,用“白马”载形形色色的搭车客,同情哑奴的悲惨遭遇,目睹那些迫切地想要民族自决的而不该逝去的生命……这般自由浪漫且轰轰烈烈的生命历程,皆源自三毛对生活的热爱,尽管清贫,却也能苦中作乐……最后是三毛写给远方的亲人的一封封满怀思念的书信,表达了她对父母的亏欠以及对自由的无限向往……
三毛的经历是奇遇,而自己的却不值一提。二十年来,不知是脑子不好使,还是自己所经历的本就平淡无奇,刻骨铭心的经历竟似乎从未有过……习惯了依附于父母,便肆无忌惮地挥霍自己的青春,放任自流……实在惭愧!三毛,一个勇于闯入异族生活的女子,敢闯敢试,敢爱敢恨,她说:“请担起自己的责任来,不但是活着就算了,更要活得热烈而起劲,不要懦弱,更不要别人太多的牵引。”是啊,若三毛不负责任,又怎会生活在沙漠里却犹如生活在世外桃源一般,若她懦弱,又怎会因一本地理杂志坚定远赴撒哈拉沙漠的决心。当然,她把荒芜的沙漠生活过得有声有色,不仅仅是因为她的责任心,她的勇敢,还因为她的随俗敬重,善良宽容,果敢坚韧,执着洒脱,特例独行……有人说,三毛既是风一样自由的汉子,又是水一般柔情的女子。只可惜,她留下的只有道不尽的故事,触摸不到的明媚春光和情长纸短的爱……但,她自由无悔……因为她说:“在我的生活里,我就是主角。”
就我个人而言,理想并不是没有,只是内心无法说服自己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儿,也许我是在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也许是在自欺欺人……毛姆说:“一个人,每天要做三件自己不喜欢的事。”可生活中有数不尽的你不喜欢做的却又不得不做的事。现在仔细一想,原来曾经的自己活得这么累……换个角度思考,天下之事广博精深,不去经历体验,又怎知自己喜不喜欢?
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会上听到了一句很触动我心灵的话——只有高度的自律才会成就绝对的自由!我想,浪漫热爱自由的三毛也是个高度自律的人吧,尽管她的浪漫自由被人看成是特立独行……
总之,这一切的一切,只有经历过才知道自己会有怎样的感受,才知道自己是否会后悔,如若不愿接触,恐怕连自己会不会后悔都不知道……
故事读书心得篇2
中国智慧,是一个大题目。但在《中国智慧》这本书中,易中天却以小见大,让人开卷便不能罢手。所以,看《中国智慧》这本书,成了我这段时间以来,每天晚上睡觉之前的必修课。
大家都知道,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中品三国时,妙语连珠,幽默风趣,精练生动。这本书依然是易中天贯有的风格,有时在看这本书时还觉得有他那抑扬顿挫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中国智慧》全书共分为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原则、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魏晋的风度、禅宗的境界六个章节,初看标题,中规中矩。然而仔细读来,却发现文字轻松活泼,谐趣横生。
以例子为证:在《周易的启示》这一章节中,易中天写道:“周易认为任何事物都有阴阳,我国北方人相对阳刚一些,南方人相对阴柔一些,比如苏州人,是比较温柔的。他们操一口吴侬软语,吵架像唱歌,动手之前还要商量商量:拨侬两只耳光吃吃好伐啦?”像这样平实大众化的句子,书中比比皆是。《周易》热刚开始的时候,我也凑过热闹,但那是一本特别神秘深奥的古书,很难看懂。然而易中天所讲的“周易的启示”却简单明了,阅读中让人时有所获。
关于“禅宗”,易中天曾在《百家讲坛》这样说过:“禅本身的意思是静虑,原本是佛教的一种修行的方法。具体的方法就是打坐,盘腿坐下,安安静静地想。不是想,叫非想;不是不想,叫非非想,最后进入一种什么境界呢?想入非非。用最白的话来表述坐禅,就是发呆。”如此诙谐调侃,使人在会心一笑中有所悟。
书中关于“禅宗”的境界,易中天也用这样说故事的方式,引人入胜,把“禅宗”的由来、传承及觉悟缓缓道来。
如何看待中庸之道?易中天说:“不是和稀泥,不是不讲原则,不是各打五十大板。”中庸的原则是:做事情要拿捏好分寸,不要“过”,也不要“不及”,一定得恰到好处。中庸就是中和,外在的形式和内在的修养,质朴和文雅各占一半,即为中庸之道。
关于《中国智慧》,尽管易中天自己说,这本书只是将“中国智慧”走马观花地浏览了一遍,是浮光掠影和浅尝辄止的,难入方家法眼。但对于我这样对中国文化精髓没有研究却希望能观其大略的读者来说,就像是打开了一扇可以仰视璀璨星空的窗。 比起那些晦涩难懂的古书,《中国智慧》在诙谐幽默、简单生动中普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能粗看亦能细品的,我们读它,能感受到中华几千年的博大精深的文明智慧,更能时时警醒身处繁杂世界中的我们,净化我们的心灵。
最后,摘录书中一段文字与大家分享:周易中提及“穷极而变”,是能够给人们启发的:比方说,某个时候,你觉得倒霉透了,就千万不要沮丧。咬咬牙,挺过去,这就是“柳暗花明”。同样,一帆风顺,红红火火,也千万不要“春风得意”, 倒霉的事一定在等着你。为什么?穷极而变。所以,逆境中,要有信心。顺境中,最好居安思危,夹起尾巴做人。
故事读书心得篇3
这几天,妈妈和我一起去新华书店,买了几本书,而我最喜欢的就属这本《列那狐的故事》了。回到家,我就赶忙翻开书来读,两天功夫书就被我读完了。
在读的过程中,列那以它的狡猾和机智,戏弄、伤害了许多朋友,狐狸嘛,从来都是吃肉食而生活的,包括小鸟爱尔蒙特、麻雀特路恩两个孩子、小兔子兰恩、小母鸡科珀以及它众多的兄弟姐妹,因而引起了众愤,狮王诺勃勒用绞刑来杀死他,但被它的花言巧语所迷惑,放了它,但列那是多么的聪明啊,重新赢得了狮王的信任,自由自在的开始生活……
读完后,我觉得这样险恶的环境,造就了它狡猾而又没有善良的一只动物,在动物王国里,列那的形象是复杂的,一方面,它运用各种诡计,欺骗和愚弄了狮王、狮后、狗熊等一大批贪婪、自私自利的大臣贵族,他的胜利标志着平民智慧战胜了封建势力;另一方面,对那些弱小的动物,列那手段又是异常毒辣,他假装为麻雀特路恩的孩子治病,却吃掉了两只小麻雀;为了报复公鸡向特格雷,狠心的吃掉了他14个孩子,从这方面看,他又是城市上层阶级的代表。
同时狐狸列那也是一个重感情的动物,他的妻子海梅林被驴子戴杜拉跑,他伤心流泪,不吃不喝,直到他的妻子回来,他才露出笑容……
总之,列那用他那狡猾、聪明的头脑和性格,为动物王国里带来了乐趣,不是吗?嘻嘻……
故事读书心得篇4
今天,我读了一本名叫《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书,这本里面讲的都是寓言故事.有染丝、揠苗助长、井底之蛙、愚公移山等等.让我读的最有启发的就是愚公移山了.故事讲的是: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万仞.家住北山的愚公,快九十岁了,家前面是山,出门不方便.于是便想和家人移掉这座山,开出一条路来.但老伴怀疑说:“凭你这点力气,连个小土丘恐怕都不能移掉,又想对这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愚公并不争辩,带领儿孙三人开始挖山.另据有个寡妇七岁儿子,蹦蹦跳跳也来帮忙.这样,从冬到夏的挑运,才能到渤海往返一趟.河曲有个老头叫智叟,觉得这事是在荒.唐可笑,便劝阻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你这样年老力衰,恐怕连山上的一棵小草也拔不掉,又能把这些土石怎么样呢?“愚公长叹一声,反道说:”你也太顽固了,还不如寡妇的七岁儿子呢!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儿子会生孙子,孙子又会生儿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而山不会再增高,怎么会一不掉呢?智叟听了,无言以对.那愚公依然每天挖山不止.山神听到这件事,只怕愚公挖山不止,便去报告给天帝.天帝被愚公的.这种坚强的毅力而感动,便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八两座山背走.从此,愚公的家门前再也没有高山阻塞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你不放弃,那件事总会做好的。
故事读书心得篇5
今天我读了一则寓言,名字叫《阿拉伯人和骆驼》,主要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寒冷的一天,一个阿拉伯商人牵着骆驼过沙漠,到了晚上,他支起帐篷睡觉。半夜时,门帘被轻轻地掀起来了,那头骆驼说:“主人,外面风沙太大,吹得我睁不开眼睛,求你让我把头伸到帐篷里好吗?”“没问题!”慷慨的'阿拉伯人说。骆驼就把它的头伸到帐篷里,阿拉伯人挪了挪地方,很快就睡着了。过了一会,骆驼又把商人弄醒说:“我这样站着挺别扭的,干脆你让我进半个身子吧!”善良的阿拉伯人又同意了,而他自己只好移到帐篷的角落,坐着休息。可不一会,骆驼又开口了:“我这样站着,撑开了帐篷门,反而咱俩都受冻,不如让我整个站到里面来吧!”说完,骆驼把整个身子挤进帐篷里,一脚把阿拉伯人踢到帐篷外,结果被冻死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当遇到事情时,不能一直忍让,要懂得拒绝一些不合理的事情。
故事读书心得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