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记录是对学习过程的总结,促使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探索,详细的心得能够反映出一个人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能力,下面是好文汇小编为您分享的故事和心得最新5篇,感谢您的参阅。
故事和心得篇1
这个学期我阅读了一本书《成语故事》,当我拿起这本的时候,会不假思索的回答说:“成语就是由四个字组成的词语。”的确,我们说知道的很多成语都是由是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可是当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才了解到成语不仅仅是四字的,还有三字的,五字的——还知道了成语是怎样来的,并且知道了很多成语故事。
成语的来源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有些成语来自语历史故事,即把历史上的某一历史时间概括为成语,如“一衣带水”、“完璧归赵”;有些成语是根据古人的故事概括而成的,如“卧薪尝胆”、“孟母三迁”;有些成语是来自古代寓言故事,如“邯郸学步”、“对牛弹琴”;有些成语成语来自古代历史著作,如,“图穷匕见”、“负荆请罪”。总之成语的来源远远不止这些,就是以上几种方式,也是互有交叉,彼此很难完全分开。
从这些成语故事中也了解了很多成语的特点。
(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思维方式和风俗习惯。例如“五谷丰登”、“青黄不接”就透露出中华民族农耕经济的社会特征;
(二)言简意赅,凝练自然。成语能够把人们说要表达的丰富的意思,用十分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大义灭亲”——比喻为了国家利益,对罪犯的亲人不徇私情,使其得到应有的惩罚。
(三)形象生动,表现力强。
(四)意蕴含蓄,富于哲理。大多数成语在结构三都具有二重性,即故事层和意义层。
(五)易学易记,便于诵读。
当我读完这本之后,让我了解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让我知道了文化知识的重要性。
故事和心得篇2
我读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本书后,我觉得这本书很好看,因为这本书讲了许多名人的故事和他们做事永不放弃的精神。
这本书共有一百五十页,其中我最喜欢螳螂捕蛇这一篇,有一个姓张的猎人,他上山打猎,他走到一条小溪边看到有一只小小的螳螂在大战一条大蛇,那条大蛇有两米多长,有碗口粗,但是小螳螂一点都不害怕,却使劲地抓主大蛇的要害,任凭大蛇怎样甩打它的身体,而小螳螂还是紧紧的抓住蛇的脑袋不放,大蛇用尽了许多许多的办法想把它甩下来,但是都没能成功,时间久了,那条蛇累的一动不动了,姓张猎人走过去一看,蛇已经死了。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管做什么事情,要有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
故事和心得篇3
从湖南省长沙市跨过湘江,西行三十里,在连绵不断的丘陵之间,有个小山村叫简家塘,那里就是雷锋的家乡。
雷锋小时候沦为孤儿,长大后励志参军一心想着为群众服务,做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好战士。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雷锋冒雨到沈阳出差。他早晨五点多钟从抚顺驻地出发,在去车站的路上,看到一个妇女身上背着一个孩子,还牵着一个小女孩,在大雨中深一脚浅一脚地也往车站走去。
雷锋急忙上前,脱下自己的雨衣,披在那妇女身上,又背起地下走着的小女孩,陪同她们母子一起上了火车。
在火车上,雷锋又看见那小女孩冷得直哆嗦,又把自己贴身的绒衣脱了下来,给小女孩穿上。火车到了沈阳,雷锋又一直把她们母子三人送到家里。
读完了《雷锋日记》,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和雷锋的童年相比,我们是多么幸福啊!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爸爸、妈妈疼爱我们,我们在学校里学习,风吹不着,雨淋不到,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
我觉得作为小学生,不仅要好好学习,更要学习雷锋乐于助人的精神和勤俭节约的美德。从小事做起,不计个人的得失,为班级为学校服务。
接过雷锋的枪,雷锋叔叔是我们的好榜样,千千万万个雷锋在成长。
故事和心得篇4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观看了好记者讲好故事。我们持续看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
这里的每位记者讲的都非常棒!他们讲的每个故事都非常感人,还有值很多得我学习的`精神。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李丹讲的“大山深处的幼儿园”。那里的好多孩子都不知道早上要刷牙洗脸,当他们看到牙刷时都不知道该怎么用。后来,在李丹阿姨10天的教导下,他们不仅学会了怎么刷牙,还可以完整的说出汉语。如果有机会我也想去告诉他们牙刷是怎么用的。当我看到大山里的孩子,冬天还光着黑乎乎的脚丫穿着破凉鞋时,我心里真的非常难过,好想把自己的鞋送给他们穿呀。
这里的幼儿园有5个班,其中4个班里都漏风,里面的桌子椅子都很破。李丹阿姨还在这里认识了一个叫小阿牛的姑娘,她都十岁了还在幼儿园里上一年级的课程,上完课就要去操场上自习,因为他们还要腾出教室让别的孩子上课。
从这里我体会到,不是每个地方的孩子都像我这样幸福,有多少儿童还缺衣少食,不能接受好的教育。我要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珍惜学校里的每一天。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实现自己的理想!
妈妈的话:观看好记者讲好故事,我和孩子都感触很深。每一个故事不仅令我们感动、而且还传播着一股强大的正能量。这些正能量会在成长的道路上凝聚成一种坚不可摧的力量,激励着孩子前行!
故事和心得篇5
布谷鸟走的时候,端午来了。
我对端午一点概念也没有,我只对放假有概念。不过是吃食上多了粽子,其他的一点变化也没有。纪念一个人,用整整一天,在我看来很是无聊。
不知道多少多少个年月日春冬秋以前,有个叫屈原的大骚人颤抖地来到江边,想仰天长叹“啊,我活不下去了!”却又怕惊扰了不远处的渔夫。正思索着怎样与这花花世界来个大大的告别,渔夫却来了,带点崇拜与欣喜。他问他,:“你怎么来这了?你不是屈原吗?”
屈原这时肯定是一副长发翩飞,剑眉微皱,双眼迷离,衣衫潇洒的模样,他半醉半醒,亦或是神色平静。他答了这么一句:“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夫看他这么落魄,象征性地安慰安慰。一转眼,人没影了,原来是跳下去了,、。他最后的遗言说得响当当,不知撼动多少壮汉,“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后来,百姓为这个男人干了眼泪,可是,这只能说明屈原只得到了民心,而军心,臣心呢?他统统弃了去。所有的世界里有项潜规则——千万不要当大好人。不然下场不是自杀就是他杀,正反一个字——死。
人们为了他而包粽子,定纪念日。兴许开始时还满是沉痛地哀悼,后来就变成了开开心心过节。多悲哀啊!更悲哀的是后人还把这当成了名俗延续了下来,定为端午节。在我看来,这更悲哀了——屈原的死,变成了人们娱乐的契机。没有人——也许有,但也只是少数,会为他祈祷——他真可怜,所以他死了。
换种角度,人家是自杀的,多懦夫!不可否认他的文坛地位,却可否认他的性格,所以这种人死了没什么,或者说大家在他的忌日开开心心团聚没什么——但毕竟死者为大。所以,这端午节,究竟该不该过呢?这是个从未被人念起的问题,因为我们都习惯了,我们只是在等放假。
故事和心得最新5篇相关文章: